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比较《唐吉诃德》不同汉译本论翻译之信、达、雅

发布时间:2017-11-13 19:30

  本文关键词:比较《唐吉诃德》不同汉译本论翻译之信、达、雅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摘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西班牙古典名著《唐吉诃德》由于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和长久不衰的广泛影响,已经由民族的变成了世界的了,随之而来对其文学层面和艺术层面的研究也就理所当然了。而对于不懂西班牙语的人来说,无论进行艺术研究还是文学研究都要建立在准确、通顺的译文的基础之上。因此,准确、通顺即信、达、雅的译文也就成了所有文学翻译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为了这毕生的追求,,不同风格、不同理解的《唐吉诃德》中文版本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杨绛先生第一版《堂吉诃德》问世许多年后,西安外国语学院教授唐民权先生于2000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唐吉诃德》译本;2006年,在孙家孟教授的译本问世后不到一个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著名西班牙文翻译家张广森先生的译本。 到目前为止,《堂吉诃德》的中文译本已逾二十种之多了,而且有的出版社又在酝酿再译《堂吉诃德》。真可谓说不完道不尽的堂吉诃德,译不完的《堂吉诃德》——一座永远挖不完、采不尽的文学富金矿。也正是由于不同版本、不同译者、不同风格的翻译手法才让我有机会并怀着极大兴趣,对不同版本的译文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对信、达、雅这个翻译标准有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并能从中汲取更多对西汉翻译的感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周笃宝;继承传统译论 建立科学翻译学[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3 李吟屏;和田海比布拉银币[J];中国钱币;1988年03期

4 章明;;解读小说《在亚当之前》汉译中的概念合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郭鸣鹤;梁春凝;;浅议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金银岛》节选三个译本的赏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琴;;斯塔罗斯金《古代汉语音系的构拟》汉译本出版[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7 毛新耕;;一种语言同写著 两部红楼异风流——金陵判词翻译的“信、达、雅”[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8 刘建华;;以“信、达、雅”为标准看《最后一个南方女郎》的中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刘仁秀;“异化”还是“归化”——关于Emma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罗国华;;“五四”运动前《圣经》汉译的策略选择[J];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洁;;翻译标准及古诗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一览;;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汉译本问世[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金炎;;法国年鉴学派名著《封建社会》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4 丁日初;;丁日初复白吉尔教授的信[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皮路思;;《史集·部族志·札剌亦儿传》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四辑)[C];1993年

6 刘迎胜;;至元初年以前的垂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A];蒙古史研究(第四辑)[C];1993年

7 段玉泉;;中国藏西夏文文献未定名残卷考补[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8 加藤千代;朱丹阳;;关敬吾先生与中国民俗学[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9 胡国柱;;中国世运中的《第一书》[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林英津;;简论西夏语译《胜相顶尊`愠止δ芤谰肌穂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曦;《联邦论》译文中的信、达、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记者 董洪亮;“美国法律文库”首批汉译本面世[N];人民日报;2002年

3 记者邓丹 陈芝国;刘小枫批评萨德作品汉译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杰平;红色收藏精品走进国家博物馆[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马孟良;一生辛勤为译经[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首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和一、二等奖成果简介[N];光明日报;2006年

7 汪连兴;既然上了我这条“贼船”……[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古丽莎·依布拉英 (维吾尔族);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民译汉态势[N];文艺报;2009年

9 刘钢;《计算与信息哲学引论》简介[N];学习时报;2005年

10 刘永佶: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段玉泉;语言背后的文化流传:一组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解读[D];兰州大学;2009年

3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岱玉;《元史·诸王表》补证及部分诸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申;比较《唐吉诃德》不同汉译本论翻译之信、达、雅[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瑜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04》汉译本评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孙学明;藏医学典籍《医学四续》三种汉译本之术语比较分析[D];西藏大学;2010年

4 赵冉;美国小说《教父》汉译本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肉内杰;《米拉日巴传》的三种汉译本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文芳;建立在“信、达、雅”基础上的翻译质量评估新模式[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景磊;《叶甫盖尼·奥涅金》汉译本比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侯雅;《美国文学简史》汉译本中的误译例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叁知扎西;浅析藏汉诗歌翻译中的《仓央嘉措情歌》汉译本[D];西藏大学;2011年

10 杜慧敏;论明清伊索寓言汉译本的”讹“现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82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82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