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的体系建构与理论反思
本文关键词:文学地理学的体系建构与理论反思
【摘要】: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学者进行了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文学地理学面临着几大难题:一是理论资源亟需梳理;二是学科归属存在争议;三是命名的困境;四是体系建构与实践操作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对文学地理学进行理论反思,将是今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单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近些年,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陆续有学者提出诸如“空间叙事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等理论构想。①“文学地理学”也是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对文学与地理关系的关注,拓宽了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围与视野,成为文学研究的新的增长点。通过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李浩;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学术突围[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黄霖;;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体系建构——评梅新林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4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J];学术研究;2007年09期
5 梅新林;;世纪之交文学地理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牛文君;;具体化:关联伽达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鲍永玲;;共在、同居和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张勇;;文学呈现与电影表达的地域差异——以小说《妻妾成群》与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袁海燕;赵勇;;大屠杀电影及其影像“生产”的困惑——以南京大屠杀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李金辉;;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9 韦拴喜;;技、道之思——兼论美的本质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方超群;;论文学作品声誉的显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石玲玲;浙江省现代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霞;基于课堂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秀林;《苍河白日梦》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纲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程世波;;批评理论的空间转向——论戴维·哈维对空间问题的探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郑虹霓;性别的突围——当下城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当代文坛;2002年02期
4 邓伟;;扫描中国当代文学地域空间的生成[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5 张德明;;生命理性与自然意象——论邹建军十四行抒情诗[J];当代文坛;2009年06期
6 金克木;;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J];读书;1986年04期
7 朱德发;城市意识觉醒与城市文学新生─—五四文学研究另一视角[J];东岳论丛;1994年05期
8 叶立新;20世纪90年代城市文学的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9 余斌;;试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地理格局[J];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10 王维国;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地理变迁[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范式推进及其研究困境[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2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刘小新;;文学地理学:从决定论到批判的地域主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4 刘遥;;关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前景——邹建军教授访谈录[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5 田忠辉;文学理论反思与文化诗学走向——兼评曾庆元对李春青之争鸣[J];文艺争鸣;2002年04期
6 张伟;;关于文艺学创新问题的理论反思[J];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7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杭春晓,蒋英;当代女性艺术研究的理论反思——女性图像与社会性别结构有关历史学之刍议[J];艺术百家;2003年01期
9 赵录旺;;对图像时代审美沉沦的观照和反思——评《从影像到拟像》及其“视觉审美范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钱中文;文学理论反思与“前苏联体系”问题[J];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邓树强;;理论的贫困与批评的浮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学史的哲学思考[N];文汇报;2007年
2 古远清;我们对华文文学本质研究得太少[N];文艺报;2002年
3 董学文;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科学性问题[N];文艺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煌;中国文学地理学论著的数理统计与分析[D];广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83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8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