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围城》中的隐喻英译

发布时间:2017-11-16 11:40

  本文关键词: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围城》中的隐喻英译


  更多相关文章: 《围城》 概念隐喻 隐喻翻译 语境 翻译策略


【摘要】:隐喻研究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的隐喻理论一般只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单纯地把它视作一种语言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与推动,隐喻研究更多地从修辞学视角转向了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本质上是人类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基本方式。这种认知转向无疑给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隐喻认知研究的最重要的成果是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概念现象,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翻译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隐喻的应用。然而,在《围城》的英译研究中,概念隐喻翻译的研究并未受到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受传统研究思想的影响,隐喻只被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因此隐喻翻译多从语言层面,而不是从认知的层面上来研究。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是完成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的过程。隐喻与翻译紧密相关,既然认知是形成隐喻这种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基础,避开认知谈隐喻翻译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时从这种隐喻观出发,隐喻不仅是《围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也是作品独特的创作思维表现。对隐喻的认识不足和局限会导致翻译中的重大失误,例如作者的创作意图被曲解、误解等。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围城》的英译本为语料,从中收集了218例,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文本中主要的隐喻系统的翻译策略以及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语境因素、文化因素、译者的文化认知体验。最后,作者指出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Lakoff ,Johnson ,王寅;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2 汪少华,郑守疆;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于宝娟;;《围城》比喻特色谈[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5 马宗昌;;至新至奇 至妙至趣——《围城》中比喻的独创性艺术赏析[J];语文学刊;2008年02期

6 孙艺风;《围城》英译本的一些问题[J];中国翻译;1995年01期

7 宋德生;;认知的体验性对等值翻译的诠释[J];中国翻译;2005年05期

8 许钧;翻译释意理论辨——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J];中国翻译;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1192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92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