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博学审问、取精用弘——美国汉学家康达维教授的辞赋翻译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4 07:40

  本文关键词:博学审问、取精用弘——美国汉学家康达维教授的辞赋翻译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康达维 汉学 辞赋 翻译


【摘要】:康达维教授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四十余年来致力于《昭明文选》的翻译与研究,目前已出版《文选》辞赋部分的英文译本,及大量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为准确翻译辞赋,他不但精研包括文字、音韵、训诂在内的传统小学与文章学,更对与文学相关的政治、历史、天文、地理、交通、岁时、风俗、博物等中国古代诸多学科门类,作广泛地探求与精深地思考,由此成就了他博学审问、取精用弘的治学特点,在中国中古文学尤其是辞赋学的传播与研究中取得卓异的成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难读的一类作品,莫过于以铺彩d[文而著称的汉赋。踪凡在评价龚克昌教授的《全汉赋评注》时说过:“汉赋的艰深晦涩将会使注释者步履维艰,非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与无私的献身精神而不敢动手。”①本土学者尚且如此,母语非汉语的西方汉学家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晶;西方学者视野中的赋——从欧美学者对“赋”的翻译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2期

2 龚克昌;中国古代赋体研究总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蒋文燕;;研穷省细微 精神入画图——汉学家康达维访谈录[J];国际汉学;2010年02期

4 康达维;蒋文燕;;华盛顿大学汉学研究与中国和欧洲的渊源[J];国际汉学;2011年01期

5 康达维;论赋体的源流[J];文史哲;1988年01期

6 踪凡;;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述评[J];阴山学刊;2006年03期

7 康达维;二十世纪的欧美“文选学”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雁;;从唐朝的盛衰谈梅花与牡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胡海英;;海陶玮《〈文选〉与文类理论》注释举误[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3 孙晶;西方学者视野中的赋——从欧美学者对“赋”的翻译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2期

4 王洪泉;;汉赋的产生溯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8期

5 周兴泰;;论唐赋设辞问答的叙事因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蒋文燕;;研穷省细微 精神入画图——汉学家康达维访谈录[J];国际汉学;2010年02期

7 史国强;;《天山赋》著者考辨[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04期

8 毛振华;;《左传》赋诗研究百年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霞;;“歌”、“诵”、“赋”辨——兼论“赋”的命名[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许结;王思豪;;汉赋用《诗》的文学传统[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涂敏华;历代都邑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向斌;西汉赋生命主题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5 张影;汉代祭祀文化与汉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兴泰;唐赋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秋雅;汉赋中的社会风俗散论[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立鑫;明清海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汤美丽;浦铣赋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建华;《左传》用诗渊源考辨[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洪泉;汉赋与中国文学自觉[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小侠;论西汉赋家的生命意识[D];延边大学;2006年

7 柯晓蕾;《西游记》赋体语言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李俊;中国古代骈体文与西方绮丽文的交响曲[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董灵超;司马相如的人格精神和文学精神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甜甜;东汉抒情小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晶;西方学者视野中的赋——从欧美学者对“赋”的翻译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2期

2 龚克昌;中国古代赋体研究总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苏炜;;有感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J];读书;1987年02期

4 冰迪;汉赋研究的新收获——评介龚克著《汉赋研究》[J];东岳论丛;198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宽华,陈国权;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一瞥[J];德国研究;1997年01期

2 贺圣达;近代东南亚的汉学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3 黎明;世界汉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译著——介绍中译《19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J];理论界;2005年01期

4 何静恒;汉学如何西渐[J];读书;1996年04期

5 窦坤;中法汉学研究所与中法文化交流述略[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6 郑海燕;荷兰中国研究的主要机构[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黄俊杰;论社会科学理论与汉学研究之关系——兼论欧美社会科学论著中的中国意象及其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伯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发展我国历史科学[J];浙江学刊;1987年05期

9 仇华飞;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汉学研究管窥[J];档案与史学;2000年04期

10 李新宇;;论明代辞赋之演进[J];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士杰;;中西合璧 儒雅温厚——访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葛夫平;;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4 ;上海翻译家协会举办第十四届“金秋诗会”[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5 刘宗和;;大翻译家的艺术再创造——以评森鸥外的译作《即兴诗人》为中心[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6 熊月之;;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7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9 陈舰平;;一叶飘零在纽约——悼诗人、翻译家、诗论家袁可嘉[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葛夫平;;巴黎中国学院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BN记者 周舒;乔直:在中国有很多言语难以形容的收获[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周明伟;弘扬老一辈翻译家的奉献精神 为繁荣中外文化交流事业作出新贡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CBN记者 罗敏 实习生 邰莉莉;大时代的灵魂[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吴岳添;翻译家的心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马士奎;荷兰的“翻译家之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高莽 “译”缘如歌[N];文汇报;2010年

7 夕英;理论“翻译家”的方永刚[N];鞍山日报 ;2007年

8 袁跃兴;杨宪益先生的风骨[N];团结报;2009年

9 眉睫;关于许君远[N];文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傅小平;“大师时代”逐渐远去?[N];文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党为;近三十年来的美国清史研究:以新清史为线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元琪;清代道咸同时期的汉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鸣;战略之差异亦或价值观之差异[D];武汉大学;2012年

9 卢睿蓉;美国宋代思想史研究的多视角考察[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洁;晚明辞赋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康永秀;屈宋荀辞赋文体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吴树文;金末元初辞赋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谭立;庾信辞赋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于林华;魏末晋初辞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白广磊;鲍照辞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王仕强;南宋乾、淳年间理学家辞赋创作论略[D];山东大学;2012年

8 何杏;辞赋在两汉时期的传播[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马颖颖;两宋之际乡居田园辞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吕菁;明末辞赋创作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7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87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