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视角解读《浮生六记》不同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本文关键词:从阐释学视角解读《浮生六记》不同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摘要】:翻译活动一直以来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交流不同文化的桥梁。翻译工作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桥梁,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对源语文本的理解还是对目标语文本的输出,任何译者都不可避免的发挥着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译者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然而,长期以来,译者的主体性一直都没有引起翻译界人士的足够重视。译者始终处于“奴仆”的这种从属地位,“隐形人”概念的提出,就是对译者地位的最好诠释。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地位也逐渐得到彰显,尤其是在文学翻译领域中表现最为突出。因为,译者既要体会到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艺术美感,又要传达出文学作品中的主要思想,这就使得翻译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文字转换,而要对源语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码。 众所周知,翻译的前提无疑就是对源语文本准确无误的理解,解释就是帮助理解的最重要的方式。而阐释学理论正是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研究。因此,阐释学对翻译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阐释学受到了各界学者更广泛的关注,逐渐从最初的艺术领域发展到了其他各个领域。乔治斯坦纳就是在哲学阐释学的基础上把它运用到了翻译领域,是阐释翻译学的杰出代表。他将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分为四步:信任、入侵、吸收、补偿,其中每一步骤都渗透着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历史环境下的译者会对同一文本做出不同的反应,此外,文化意识、个人价值观、译者意图等各个方面都是构成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不同,才会出现同一文学作品伴随着多个文学译本的现象。 本文选取了清朝沈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在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框架下,对其三个不同的英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了泽者主体性是如何在这四个翻译步骤中体现出来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巍;李志旺;孙法鹏;;《浮生六记》译本中女性形象的塑造[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向坤茂;谭云飞;;阐释学视野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张蕾蕾;;对翻译规约性的认识与思考[J];内江科技;2008年09期
4 聂咏华;;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林语堂与《浮生六记》[J];丽水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李修群;;论视域融合下的译者主体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6 刘平;;从阐释学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仝婷婷;;从阐释学视角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8 徐晓梅;;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兼评《名利场》三种译本[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刘伽;;基于译者主体性看文学翻译——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许敏;;论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观下译者主体性的介入[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芦笛;;从斯坦纳的阐释学角度看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鹏;《浮生六记》新增本是新“敦煌学”[N];扬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鹏;凸显《浮生六记》“扬州缘”[N];扬州日报;2010年
3 魏泱;一块纯美的水晶[N];中国审计报;2003年
4 陶水平;阐释学研究与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创新[N];文艺报;2002年
5 傅璇琮;《海国记》的发现[N];光明日报;2010年
6 北京市崇文区教师资源中心 侯令;阐释学与美术欣赏课[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董保纲;绚烂之极是平淡[N];贵州政协报;2000年
8 巫唐;《浮生六记》:沈复和他的小世界[N];学习时报;2003年
9 马海良;评陈永国教授《文化的政治阐释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记者 刘淼;“独立戏剧展”强调特立独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立;“他们”作家研究:韩东·鲁羊·朱文[D];复旦大学;2004年
2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9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力理;从阐释学角度看《孙子兵法》英译的译者主体性[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柳;从阐释学角度论译者主体性[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李萍;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看《浮生六记》两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D];东华大学;2011年
4 梁斌;从阐释学角度论《道德经》英译的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崔瑶;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聊斋志异》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白瑞;从阐释学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芳;从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邵华;阐释学关照下译者主体性的适度扩展[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魏丹;阐释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1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0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