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目的论下《爱玛》中译本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15:12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下《爱玛》中译本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出处:《扬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目的论 翻译策略 《爱玛》


【摘要】:《爱玛》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经典小说之一。《爱玛》中译本的研究一直是译界不断关注和讨论的主题。研究者从语境、译者主体性、翻译美学、翻译中女性身份认同等角度对译本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和研究。 本文以孙致礼《爱玛》中译本(以下简称孙译)和张经浩《爱玛》中译本(以下简称张译)为研究对象,探讨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运用之问的关系。 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将源语翻译成目的语时所制定的翻译方针,包括方式方法。翻译有两种基本策略:归化和异化。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很多。归化派和异化派往往各执一词,将归化、异化对立。然而为什么会选择某种翻译策略的问题却很少有人给予关注。 本文以目的论为翻译基础,探讨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符号转换,而是以实现信息的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而进行的复杂活动。翻译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则是目的原则,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择的翻译策略是由其目的决定的。将目的论引入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为多译本的存在提出合理解释。 在目的论关照下,本文从翻译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孙译和张译进行分析对比后认为:孙译是为了再现简·奥斯丁小说的“丰姿”,达到了“求真”的效果,还原了简·奥斯丁的语言‘特点,采用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张译为了使译文通顺流畅,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增强译文的可读性,采用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本文认为:1.目的论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评价译文的好坏首先要考虑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是否实现了其翻译目的。2.孙译采用了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总体上还原了《爱玛》的语言特点,再现了简·奥斯丁小说的“丰姿”;张译采取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发挥了目的语的优势,使译文流畅易懂,以取悦目的语读者。孙译和张译所选择的翻译策略都实现了他们的翻译目的,可以说都是成功的翻译。3.翻译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是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是翻译社会属性的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秀;“异化”还是“归化”——关于Emma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赵静;文学翻译——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评《爱玛》的两个中译本[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周领顺;;学术翻译研究与批评论纲[J];外语研究;2008年01期

4 孙致礼!洛阳036信箱30号,河南洛阳471003;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5 周领顺;;语言层面上的译者主体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岐路[J];现代外语;1987年02期

7 张经浩;;翻译不是科学[J];中国翻译;1993年03期

8 左自鸣;清新流畅 达意传神——评张经浩先生的译作《爱玛》[J];中国翻译;1995年02期

9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10 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智慧清;《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归化与异化的目的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毕波;从目的论视角看庞德《论语》译本中的翻译策略[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1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