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遇合中理解现代抽象艺术
本文关键词:在历史的遇合中理解现代抽象艺术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原始艺术中突出的抽象因素,在20世纪一跃成为独立的现代抽象艺术,这是一种历史的遇合。在这种遇合之中去分析比较二者的相合与背离之处,或许能为我们理解现代抽象艺术提供别样的视角。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prominent abstract factor in the primitive art became an independent modern abstract art, which is a historical encounter. Perhaps we can understand modern abstract art to provid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
【分类号】:J110.9
【正文快照】: 抽象在20世纪以来成为了现代主义艺术和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同艺术家对抽象的不同理解和诉求形成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抽象艺术长廊。艺术中的抽象因素从原始时期起就已经存在,如原始彩陶、壁画、雕塑,但将抽象作为艺术标准和艺术理想却是20世纪初以来的事情。当原始艺术中的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长安;陈彦彤;;抽象之价值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2 巴斯摩尔;张显高;;何为抽象艺术?[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2年04期
3 黎增辉;;黎增辉的抽象艺术[J];上海艺术家;2006年02期
4 刘嫒;;抽象的世界那么浩邈 我看《20世纪俄罗斯抽象艺术》[J];美术之友;2007年02期
5 王明辉;;我们怎样才能看懂抽象绘画[J];美术大观;2008年01期
6 胡晶;;江大海:抽象艺术中的“鸿蒙意象”[J];东方艺术;2009年19期
7 何桂彦;;中国抽象艺术的问题情景与王易罡的抽象艺术创作[J];东方艺术;2010年13期
8 ;欣赏抽象艺术画[J];青年博览;2011年02期
9 周楷;机器人·青铜器·飞翔的翅膀——观《最后的防线》断想[J];艺术探索;1993年02期
10 方凤婷;林晶晶;;“抽象艺术与中国视角”学术座谈会纪要[J];中国美术馆;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新宇;;美的社会学定位——对美的历史起源的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朱敬一;陈潇;;一个流派的缺失[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骏;;略论传统工艺美术与抽象化艺术[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盛葳;;反抗的终结与阐释的焦虑:中国抽象艺术中的前卫性及其当代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刘军;;河姆渡文化原始艺术之探讨[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7 巴伦;;图腾意象:从纹身到蜡染——百越民族蜡染图案试探[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李建刚;;艺术创作中的继承与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尹俊燕;;彩陶文化的多重装饰艺术法则——以马家窑彩陶为例[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方舟;抽象艺术旧话重提[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李保民;对抽象艺术形式的一点认识[N];文艺报;2003年
3 ;上海抽象[N];美术报;2004年
4 胡晓婷;抽象艺术崭露头角[N];北京日报;2007年
5 章如;黄渊青的抽象艺术[N];美术报;2002年
6 ;抽丝剥茧话抽象[N];文汇报;2008年
7 龚云表;情理交汇 两极融合[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邱家和;抽象艺术的路会越走越宽[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抽象艺术之形象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邱家和;苏河艺术:用抽象艺术展呼应“上海当代”[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莹;上海抽象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龙海;中国古代“线的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倪建林;原始装饰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黄厚石;事实与价值[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潘皓;日本当代油画的研究与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铁;中西方抽象艺术形态的分析与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德琳;抽象艺术对现代中式园林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3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恩达;“背离”与重建[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贵;贺兰山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罗晓翠;西方现代艺术的两种发展倾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刘天浩;中国山水画形式美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淑苹;张扬动感与空灵静穆[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慧;抽象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亮;抽象艺术之于园林景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9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0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