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比较艺术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16:18

  本文关键词:比较艺术学方法研究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艺术学 变迁研究 形态研究 互释研究 交叉研究


【摘要】: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变迁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和"交叉研究"。变迁研究的核心是"亲缘"和"影响"关系,基本方法重考证,主要研究"异变"与"正变"之迹。形态研究的核心是"异同"关系,基本方法是比照、参量,并以此探索艺术形态背后思想文化异同之根源。互释研究的核心是深度"求解"和"沟通",基本方法是互为主体的双向阐释。交叉研究的核心是跨学科的关系,基本方法是科际边缘整合,研究学科之间的"亲缘"联系。
[Abstract]: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rt studies mainly "change", "form of research", "mutual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e core change research is "relationship" and "impact", the basic method of heavy research, the main research "change" and "change" of the core research form trace. The state i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basic method is compared, parameters, and to explore the root art form behind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core is the study of the depth of interpretation "solu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method is a two-way interpretation of inter subjectivity. The core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cross disciplines, basic methods is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ubject edg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比较艺术学体系研究”(09BA01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0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比较艺术学是本体论,不是方法论,但包含了“比较”的方法。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变迁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和“交叉研究”。变迁研究是对那些因受异质元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艺术进行研究。无论东方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会在比较艺术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赫云;李倍雷;;比较视域下的主题学与形象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天鹏;;从原始狩猎巫仪主要元素看傩的史前遗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湛群;;《考工记》五行思想与传统工艺美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崔海洋;;从侗族传统生计看现代农业内涵的不确定性——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个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9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杨孝军;;从徐州地区的自然灾害来看灾异思想融入汉画像石的进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野;赵东玉;;先秦“沉玉”风俗始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6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丽;黔东南《苗族古歌》“数字”原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白洁;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晓东;神话思维范式与科学思维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9 林毓君;和谐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承亮;汉语颜色词“白”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树;《明清工商业形态研究》出版[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02期

2 ;《仪式与乐舞——中国上古祭歌形态研究》出版[J];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3 杨晓;;“局内-局外”观与仪式音乐形态研究:以九篇英文文献为例[J];歌海;2011年03期

4 胡宝国;;父亲的书[J];书城;2006年01期

5 周乾n,

本文编号:141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1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