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艺术母题的象征性探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传统艺术母题的象征性探析 出处:《美苑》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艺术 母题 象征性 象征意义 比德 表达方式 谐音 画面 艺术家 形式美感
【摘要】:正我国传统的艺术母题,几乎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鱼虫,甚至符号文字,都通过移情、比德、谐音、属性等各种手法,传达出丰富的画外之意。这种曲折委婉的表达方式,是我国深厚的民族心理、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Abstract]:Is China's traditional art motif, almost all have their specific symbolic meaning, whether landscape characters or flower, even the sign text, through empathy, Peter, homophonic, attributes of various techniques to convey the rich painting. The expression of euphemism twists and turns, is a psychological deep nationality in China the interacti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and unique cultur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
【分类号】:J06
【正文快照】: 我国传统的艺术母题,几乎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鱼虫,甚至符号文字,都通过移情、比德、谐音、属性等各种手法,传达出丰富的画外之意。这种曲折委婉的表达方式,,是我国深厚的民族心理、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象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法述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黄平;;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J];文艺研究;2006年09期
3 雷红薇;;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年04期
4 滕雪梅;;旧的未去 新的又来——解读当代设计中我国传统艺术的意蕴和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盛雪梅;;传统艺术史观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解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和水英;唐秀庚;;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浅谈现代科学与传统艺术的碰撞和融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3期
7 张晶;;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梁广寒;;传播与教育:中国传统艺术传承模式探析[J];文化遗产;2009年03期
9 ;艺术与市场[J];艺术与投资;2011年01期
10 周晓明;;中国艺术的发展需融注民族哲学理念[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蒋国良;;“一唱三叹”的传统审美论钩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宋生贵;;开掘民族艺术的审美文化资源——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晓;;旅游景观展演与民间艺术的消费叙事——湘西德夯个案的文化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学海;;新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展望(提纲)——以中国画,中国内衣市场行情为析例[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白育芳;;网络时代的当代艺术教育[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于昆;;当代艺术的“越界”[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保民;传统是沉积的现代[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傅堪;传统艺术研究的困境和出路[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薄松年;金鼠迎春 吉祥如意[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记者 胡弋 通讯员 钟克波;曾都区拯救民间传统艺术[N];湖北日报;2007年
5 邢宇皓;大众传媒带给文艺的是机遇还是危机[N];光明日报;2006年
6 吕诺邋魏梦佳;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人人是主角[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路艳霞;传统艺术魅力何在[N];北京日报;2003年
8 陈新华;福州扶持发展地方传统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姚建国;为传统艺术注入现代活力[N];文艺报;2002年
10 朱晓蔚;滦南:传统艺术成品牌[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润生;虚无与传统:至上主义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3 李碧;生死与异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曹岩双;浅评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的转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滨;现代艺术与传统的剥离[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嫔华;论虚拟艺术的审美特征[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彦波;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及权力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范亚丽;网络艺术与新审美乌托邦[D];郑州大学;2006年
9 陈瑜;中国新媒体艺术刍议[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刘丽黎;当代艺术中的数字手段[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412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1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