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的形而上学意蕴之追问

发布时间:2018-01-12 19:30

  本文关键词:艺术的形而上学意蕴之追问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 消费文化 人的天性 审美 娱乐 形而上学意蕴 消费主义


【摘要】: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人类审美取向和艺术实践的转变,艺术的真理和意义维度遭遇了以消遣娱乐为主导的消费文化的解构。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意蕴的追问就尤为必要。在生存论维度上,艺术的形而上学意蕴与人的天性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根植并依赖于人的升华之需要。通过对西方美学家之艺术观的纵向考察,也可见出形而上学性是艺术的内在意蕴和本质属性。消费时代里,为谋求最大化的商业利益,满足消费大众的身体欲望,艺术表现出商业化、低俗化、物欲化的倾向,这就吁求艺术理应在最底线上坚守作为其根基的形而上学意蕴,积极应对消费文化的挑战,担负起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境遇,提升人的精神品味的历史重任。
[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consumerism, l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artistic practice, the dimension of the truth of ar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construction to encounter entertainment oriented consumer culture.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metaphysical implication of art is very necessary. In questioning the existential dimension, the inherent consistency between metaphysics the meaning of art and human nature, it is rooted and depends on the sublimation needs. Through the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art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esthetician, also shows the inner meaning and metaphysics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art. In consumer era, to maximize business interests, meet consumer body desire the art show, commercial, vulgarization, materialistic tendency, the appeal of art should be in the bottom line to adhere to the metaphysical implication as its foundation, should actively to consumer culture. The challenge is to take on the real life situation of the people, and to improve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spiritual taste of the peopl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0-02
【正文快照】: 当下,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以媒介和全面市场转型为标志,以世俗娱乐为主导的消费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主导形态。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人类审美取向和艺术实践的重大转变。就审美取向来看,对超越性审美愉悦的渴求似乎不再是人们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丁帆;李锐;;乡土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与乡土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吴松;;从二元结构看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艺术价值观[J];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刘兴亮;;2009哈哈榜十大流行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0年01期

4 陈正勇;;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东巴文字[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韩庚“解约门”引争议专家:韩流偶像或将消失[J];音乐生活;2010年02期

6 ;李宇春:要与张靓颖公平竞争海外唱片不看销量[J];音乐生活;2010年02期

7 ;崔健:应关闭MV音乐台娱乐是集体行骗行业[J];音乐生活;2010年02期

8 黄伟;;赵易天:钢琴娱乐离我们有多远?[J];乐器;2010年01期

9 陈晓云;;断裂与重建:新中国电影与现实世界的对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韩锋;;《蜗居》:无娱乐不病毒[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彩虹;;娱乐政治——WEB3.0时代的电影表达[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姚争;;对当下电视纪实和娱乐合流现象的解读[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永胜;;网络娱乐开发商的上瘾消费者关怀的思考[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5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旭辉;;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媒介因素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马赛;史习平;范寅良;;展示中的“势”与“示”[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柳冠中;;原创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链创新[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申维辰;艺术创作要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N];文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夏婧;黄桷坪蓝领艺术家:我们被“团购”的青春[N];重庆日报;2010年

3 黄飞松;幻化的力量[N];美术报;2010年

4 ;建立中国科学文化“名人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思彤;新型赛制组合 增添娱乐元素[N];中国体育报;2010年

6 特约撰文/朱玉增;进口葡萄酒如何在翻译中创造价值[N];华夏酒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淑芳;暴雨娱乐:快与精的谜题[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谭薇 编译;从伟大的建筑艺术展到数字化娱乐装置[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吕进;新诗的“变”与“常”[N];人民日报;2010年

10 于宏;东北方言在娱乐中的语用功效[N];吉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欣;奇观化生存[D];浙江大学;2009年

2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3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4 金艳;媒体服饰话语中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玲;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8 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潘峰;“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卢桢;现代中国诗歌的城市抒写[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曦婷;时尚杂志的图像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李琛;当代北京售楼处建筑的时尚性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初艳萍;20世纪20-40年代改良旗袍与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U,

本文编号:1415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15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