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艺术品”现象及其分析
本文关键词:“天价艺术品”现象及其分析 出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市场 艺术品 政治波普 艺术作品 国际市场 现实主义 后殖民 拍卖市场 表现形式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124
【正文快照】: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空前火爆的情形下,无论是业界还是社会层面对这一特殊的市场现象都保持了高度的关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关于当代艺术的价格是否体现了其价值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反对方从价格对比角度出发对当代艺术的价值与传统艺术价值的体现发出诸如张晓刚与齐白石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庆文;;2010中国当代艺术,要“站在世界看中国”[J];艺术市场;2010年07期
2 孙晓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狼”真的来了?[J];艺术市场;2008年11期
3 Anders patterson;;中国艺术市场前景——与拉里·沃希的问答[J];东方艺术;2009年07期
4 潘欣信;;潮流至上 中国当代艺术何以春风得意[J];大美术;2007年05期
5 尤勇;;金融危机下的艺术市场[J];东方艺术;2009年05期
6 徐琛;;转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J];艺术.生活;2009年06期
7 范伟民;;对中国当代艺术及艺术市场的思考[J];雕塑;2009年03期
8 Tweet;青藤;;“当代”又会是一个时代?——国际当代艺术市场迎来全面复苏[J];艺术市场;2011年05期
9 陈蓓;艾佛力;;《精日传媒》详尽解读ArtTactic最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报告[J];东方艺术;2011年13期
10 于佳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能走多远?[J];艺术市场;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策略探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特征的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蓝庆伟;;批评的演进——中国早期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转向[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任燕;罗玲鑫;熊春华;;论艺术与设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本朝;;论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夏金钟;;徘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拜金主义艺术大师”杰夫·昆斯的媚俗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安;高价艺术品为啥再次流拍[N];市场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娟;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说法[N];中国商报;2006年
3 赵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伍劲 当代艺术投资顾问 林松 北京世纪翰墨画廊经理 于娜 本报记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起泡了吗[N];中国商报;2006年
4 ;走进多元化国际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杨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一点思考[N];美术报;2006年
6 赵力;中国当代艺术行情“泡沫”仍将延续[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琳 特约记者 Hellen;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赵力;三谈泡沫[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董岳;学术回顾展推动早期当代艺术市场升温[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成商;当代艺术品市场谨慎看多[N];威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张国珍;从美术鉴藏类电视节目解析我国当代鉴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邱慧君;企业赞助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张平;书画装裱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胡志平;清末民国海上书画家润例与生存状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探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张婧;重塑文化立场[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5 周歆;80后艺术家作品中的卡通风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阎霖霖;谁主沉浮?[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8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丁玲;“扬州八怪”之怪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庸[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杨娜;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走向市场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16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1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