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真实性的重构传播
本文关键词:数字艺术真实性的重构传播 出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真实性 数字艺术 审美 体现 虚拟现实 计算机 可靠性 爱因斯坦 实证主义 神经纤维
【摘要】:真实,不仅是我们把自己已把握世界的某种可靠性,同时它是艺术和审美赖以存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根本维度。真实,构成了美学视野中始终存在,并始终被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数字艺术真实的意义是什么?人们为什么如此苛刻地鉴定真实与否?这是人们需要可靠性存在的诉求的基本体现。
[Abstract]:True, we have not only their own grasp of some reliability of the world,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dimensions of existence of art and aesthetics. For real, which always exists in the view of aesthetics, and has always been a concern and discussion. What is the real meaning of digital art? Why are people so hard to identify true or not? This is the basic embodiment of the people to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esence of aspiration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青岛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0-05
【正文快照】: 许多时候,真实的观念业已成为人们相信生活的思维方式,真实观念一旦解体,生活随之坍塌。所以,崇尚真实成了人们不懈的追求。而对依托于我们的生活感知所存在的传播而言,真实必然是其构成永远不可能缺席的理念,它构成了美感发生的基础。在人们的心目中,真实的往往也就是自然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国伟;电影剪辑技术与电影的时空构造[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赵可恒,陈朝杰;中国装饰艺术的民族性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肖鹏;施伟;施秋香;;从审美角度看道路设计[J];中外公路;2006年04期
4 王宇;;论五色审美观与中国古代色彩符号的历史嬗变[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年04期
5 施咏;;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佘敏;;应用写作教师应注重情感美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年06期
7 孟聪龄,张能;中国传统文化对木构建筑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5年20期
8 桑振群;;浅析中国传统建筑庭院[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9 覃莉;论中国戏剧的写意性[J];美与时代;2005年11期
10 王宇;;色彩符号及其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武红;艺术家的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青;唐宋词与楚辞[D];苏州大学;2006年
5 孙晓虹;历史与女性的抒写[D];复旦大学;2007年
6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朱华阳;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6年
8 李胜才;钢结构建筑中节点系统的解析与建构[D];同济大学;2007年
9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平;论网格式布光方法[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2 毛小曼;情、梦、幻[D];郑州大学;2004年
3 简舜;建筑局部的美学意义探寻[D];重庆大学;2004年
4 张榕蓉;试论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D];清华大学;2004年
5 陈蕾;绘画动静观[D];清华大学;2004年
6 蔡欣;《刘子》文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钟慧笑;论金圣叹的“才子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李简瑷;论文人画的禅宗美学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斌仲;软件图形用户界面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荣;浅谈文艺的真实性与生活的必然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1期
2 布拉德雷,韩中一;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结构(续)[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马佩;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陈育德 ,严云受;谈谈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统一[J];江淮论坛;1980年02期
5 闻钟 ,行人;对《真善美——文艺批评的标准》一文的质疑[J];江淮论坛;1980年06期
6 彼埃尔·施奈德 ,薇君;伟大的魔术师夏尔丹,向你致敬[J];世界美术;1980年01期
7 王文生;真善美——文艺批评的标准[J];文艺研究;1980年02期
8 臧克家;甘苦寸心知——谈自己的诗(之九)[J];文艺研究;1980年02期
9 刘淮;真实性·倾向性·艺术性——兼评穆青等同志的报告文学[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10 袁振保;形象思维的抽象特点[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玉林;;当前施工企业审计的重点[A];审计论文选编[C];1996年
2 如茵;林洪桐;;林洪桐点评青年演员[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3 谢清风;;鲁迅审稿思想浅探[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4 吴家荣;;论审美感染力的批评标准——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标准刍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焦登鳌;陈坤;李次白;;回顾性食物调查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陈晓平;;略论概率与归纳——兼评莫绍揆教授的归纳观[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7 何向东;袁正校;;关于论证的反思[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8 刘宗棠;;再论“承认”——关于论证的定义、特征、功能和方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王功珉;;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论证性[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席升阳;;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说[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广轩 宋淑华;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N];安徽日报;2000年
2 曹建辉 肖建芳;谈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N];兵团日报(汉);2000年
3 许香兰;论会计信息真实性[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吴文军 林琳;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何在?[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张祺;侵犯名誉权:媒体的困惑与难题[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龚小因;中美共建中国世界级数字艺术基地[N];重庆日报;2000年
7 河北省沧州市审计局 李学杰;对改进商业银行审计的几点认识[N];中国审计报;2000年
8 余闯明;新会计法的法律责任[N];中国审计报;2000年
9 王永书 彭政;要切实维护会计核算的真实性[N];中国审计报;2000年
10 李长梅 艾德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浅识[N];中国审计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东;肺癌易感性标记物CYP1A1,CYP2E1,,GSTM_1与肺癌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2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贾思远;分化抑制因子Id1’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单吉X;从有机认证制度看中国有机农业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孙波;计算机取证方法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7 王军;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党争胜;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听力试题真实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星华;广告艺术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汪顺彪;行政管理成本审计的若干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鹏;SOHO Router的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4 利玄英;大规模多用户虚拟世界及其冲突检测方法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郭军;西瓜种质资源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薛照辉;杂交油菜种真实性鉴定技术的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7 陈铮;中国画“墨戏”中的简化造型[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8 向菊;李(吉力)人《大波》三部曲中的主要女性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尹洪兰;太极拳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莉;论蒋孔阳的文学批评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16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1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