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隐含作者”
本文关键词:也谈“隐含作者”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学者韦恩.C.布思提出的"隐含作者"概念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但不少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的意义问题等提出了质疑,从而引发了一场持久的论战。本文在概述隐含作者的概念内涵、产生缘由、关于隐含作者的争论及其实质的基础上,分析隐含作者的身份特征和存在的必要性。
[Abstract]:The concept of "implied author" put forward by Wayne C. Booth, an American scholar,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ology. However, many scholars have defined the concept. The question of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has been questioned, which has led to a long-lasting debat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mplied author, the reasons for its emergence, the controversy about the implied author and its essence. Analysis of the identity of the implied author and the necessity of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I054
【正文快照】: 1.引言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学者韦恩·布思(Booth)在《小说修辞学》(1983)一书中提出了“隐含作者”这一概念,该概念曾被叙事理论界广泛接受并成为叙事学理论的关键概念之一,促进了叙事学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场至今硝烟未散的持久论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究竟是否需要“隐含作者”?——叙事学界的分歧与网上的对话[J];国外文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汉语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兼评林语堂在《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翻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唐勤泉;;论翻译的基本单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翟红梅,张德让;译者中心论与翻译文本的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永波;论《浮生六记》陈芸形象的文化底蕴[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范晔;译者的主体因素与翻译选择——兼谈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李永康;林语堂翻译文本的文化解读[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8 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9 刘嫦;从《浮生六记》两译本看归化和异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10 张戈;对《浮生六记》英译过程中连接手段处理的抽样调查[J];外国语言文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5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李巧慧;论《尤利西斯》中的现代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婕;盲目与洞见[D];浙江大学;2006年
2 赵巍;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D];广西大学;2003年
3 王焕池;论《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特定文化词语的翻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平;林语堂译作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周红辉;论文学的异化翻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萍;译者主体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玲玲;翻译家林语堂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传顺;《白鲸》的叙事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丽平;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梅;春蚕破茧变飞蛾[D];南昌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评国际上首部《叙事理论指南》[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必武;胡全生;;西方叙事学界的“隐含作者”之争述评——兼纪念韦恩·布思去世两周年[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2 李锦艳;;隐含作者解析[J];作家;2011年06期
3 傅修延;;叙事学研究 主持人语[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4 傅修延;;叙事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5 阙蕊鑫;;“叙事开端”研究的新开端——评《叙事开端:理论与实践》[J];叙事(中国版);2011年00期
6 李战子;;叙事研究的新超越——《叙事、文体与潜文本》浅评[J];外语研究;2010年02期
7 薛春霞;;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伦理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刘亚律;;论韦恩·布斯“隐含作者”概念的无效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9 安宁;;独特的理论建树 创新的文本阐释——评申丹新作《叙事、文体与潜文本》[J];外国语文;2010年01期
10 亢淑平;;“第二作者”的诞生与叙述交流模式的改进[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肖惠荣;叙事学研究有了新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刘庆璋 祖国颂 李晓宁 胡明贵 沈玉梅 莫立民;“文化诗学”研究论文集萃[N];文艺报;2004年
3 美国弗蒙特大学英文系主任、教授,,国际叙事文学研究会前主席 [美]罗宾·沃霍尔-唐 王丽亚 译;性别对叙述及叙述对性别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赵琨;谈谈“身份理论”[N];文艺报;2002年
5 周发祥;比较文学:机遇与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清衣;探索新的理论批评形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唐玉清;后现代之于法国[N];文艺报;2006年
8 谭旭东;重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N];文艺报;2005年
9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 王彬 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牛学智 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审 臧策;当下批评“本土话语”匮乏的危机[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2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帆;弗洛伊德的“症状阅读”与叙事学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燕红;叙事学视野下的情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琪;叙事学视野下的小说情节[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慧;“叙事作为修辞”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新艺;论叙事视角与创作心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春燕;“隐含作者”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森;托多罗夫叙事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王委艳;修辞叙事学研究初探[D];兰州大学;2007年
9 余丹;“叙事”概念的流变——关键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骆莉;叙事学视角下中国小小说英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2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