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神性文论
本文关键词:柏拉图的神性文论 出处:《名作欣赏》2011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正如其整个思想体系一样,神性占据绝对优势。其神性文论体现为:神是造物之源,神间理式是人间作品的最终原型,神赐灵感于诗人,神赐灵感于诵诗人和赏诗人,诗应赞美神而非亵渎神,美在神间,事物的美在于分有美本身,神美于人。这种神性文论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Abstract]:Plato's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just like his whole thought system, is dominated by divinity. His literary theory of divinity is embodied as follows: God is the source of creation, God is the ultimate archetype of human works, and God is inspired by poets. God gave inspiration to poets and poets, poetry should praise God rather than blasphemy, beauty in God, the beauty of things lies in the beauty itself, God is beautiful to people, this kind of divinity literary though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由古希腊至中世纪,西方文论经历了由人性到神性的转向。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在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基础上,拓展和张扬了神性,压缩和贬抑了人性,形成了神性为主、人性为辅的文论思想,将古希腊神性文艺思想推向极致。其神性文艺思想表现为以下几点:一、神是造物之源神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翎;“物感说”与“摹仿说”——从主客关系看二者的创作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华文;翻译:寻找另一处精神家园[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梁国伟;技术特质与游戏形式的构建——兼论数字电影的游戏性[J];文艺评论;2002年04期
4 陈伟;理念世界中哲学与政治的结合——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初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君;从工匠到“神经”天才[D];四川大学;2006年
6 刘玉鹏;普罗提诺灵魂学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熊文驰;城邦共和政治与德性行动[D];复旦大学;2006年
8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苏擘;柏拉图Vs.荷马——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第一次激烈对抗与融合[D];河北大学;2001年
2 孙燕华;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各体创作的诗学品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4 孙丽;通往精神家园的体悟之路——庄子诗性解读[D];青岛大学;2004年
5 张秋菊;陶醉的两重性[D];武汉大学;2005年
6 吴国萍;古希腊人的荣誉观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雅靖;柏拉图关于文艺本质的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梁中和;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一种导论[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醒芬;;智能美与艺术——从普罗提诺与柏拉图的比较中看普氏之艺术观[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田源;;浅析西方诗学中多维度的“自由”观——从柏拉图到黑格尔[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智慧;;古希腊艺术的两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4 王元骧;苏宏斌;;关于“形式本体”问题的通信[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5 董学文;;理论谱系与学说流变——《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提要》前言[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6 宋溟;;悲剧意识形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7 付强;;艺术本质的摩仿与表现之辩[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8 韩久海;;对当代艺术哲学的批判[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06期
9 张维青;;当代艺术与生活关系新探[J];齐鲁艺苑;2011年03期
10 吴金香;;浅论艺术与美学之关系——以宗白华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腾守尧;;序一[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王本朝;;论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冉启兰;;论毛泽东艺术典型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赵光旭;;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樊轶;马秋莎;;谈希腊艺术中的“模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蕾;柏拉图文艺思想思考[N];文艺报;2004年
2 高旭东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走向文学与哲学的跨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陆贵山;主流文论的建设与创新[N];文艺报;2001年
4 ;“摹仿”什么?“表现”什么?[N];文汇报;2004年
5 邵振国;文学之形而上性[N];光明日报;2007年
6 陆贵山;一体·多样·主导[N];文艺报;2002年
7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储楚;理念就是艺术[N];美术报;2007年
8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9 山东师范大学 杨守森;创新中国文艺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王蒙邋(作家 原文化部部长)冼鼎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中科院院士);从来没有一种永远完美的形式[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4 何林军;意义与超越——西方象征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思慧;柏拉图的诗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富天娇;试论“虚静”与“迷狂”[D];延边大学;2006年
3 陈旭霞;古希腊罗马视觉艺术中的“模仿”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轶群;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历时与共时的并存[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俊伟;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0年
6 杨晓河;比较文学视野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托马斯的挚爱主题启示[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洪涛;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丽丽;浅析西方作家理论的变迁[D];新疆大学;2007年
9 李玮;西方文论中写人理论的基本问题[D];新疆大学;2007年
10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4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3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