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评析
本文关键词: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伦理学批评 道德责任与义务 出处:《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几年,在文学界掀起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讨论和运用的热潮,我们在肯定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现实意义的同时,也要走出伦理批评的误区,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只有把它和其他文学批评方法相融合,才能发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生命力,促进文学批评的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literature ethics criticism method 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upsurge, we affirm the literature ethics criticism metho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must get rid of the ethics criticism mistake area. Only by combining it with other methods of literary criticism can the vitality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be brought into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criticism be promote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当下,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对“文艺批评方法论”的探讨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开拓研究新领域,吸收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既要解放思想,拓展思维空间,以新的眼光、新的姿态继承我国文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也要改变以往理论信息比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吴质富;有关“人性”与“共同人性”的几个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魏国英;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晔;徜徉在大自然中的人——谈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与华兹华斯自然诗[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6 郑元景,余章宝;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周桂君;;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8 赵峰;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述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樊康琴;图书馆员人文素养的取向[J];图书与情报;2003年05期
10 郑忆石;“一元决定”与“多元决定”——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开红;;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幻灭——评嘉莉的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玉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伦理思想及其矛盾困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丁立群;;从《等待戈多》看塞缪尔·贝克特的伦理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4 马传兵;经济全球化与无形资本扩张[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薄贵利;中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7 熊祖辕;中国失业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鑫;论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关系的和谐性[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翌;论日本文学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2年
3 刘爱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宏芹;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DAS D(?)MONISCHE的意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7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丽敏;从兽性到阴影——对《蝇王》的原型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艺术真实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云伟;论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感[D];青岛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柳莹;;文化诗学的重划疆界与整体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文放;;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传统[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立国;文学批评之前瞻[N];河北日报;2001年
2 王文戈;如何读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3 陶水平;阐释学研究与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创新[N];文艺报;2002年
4 蒋婉竹 白亮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英美新批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元华;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大鹏;原型批评和原型类别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53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5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