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

发布时间:2018-02-10 03:05

  本文关键词: 文体变迁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文化传统 文体惯例 异质同构 出处:《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之间的关系,认为文体变迁与审美意识嬗变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构对应性。文章分别从三个维度来论证这一中心:文体选择与审美心理结构、文体演变与审美文化传统、文体惯例与审美选择。其中审美心理结构以同化、顺应的建构功能对文体选择发生作用,形成异质同构关系;审美文化传统是文化传统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有着连续一贯、相对稳定的基本文化精神和品格,同时又具有审美的特点。文体在深层次上是审美文化传统的一种符号表现,审美文化传统以其超稳态的结构模式演绎着文体演变的轨迹,,外来审美文化对文体演变的影响也在这条轨迹上印下足迹,故文体演变与审美文化传统之间也有着同构对应性;文体惯例既是文体规范,又是常态的审美意识,它对于审美选择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文体期待是由文体惯例引发的一种心理定势,因其固有的保守性而对审美选择有阻碍作用。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stylistic chang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re is a kind of isomorphism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change of style and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is center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 choice of style and the structur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the evolution of style and the tradition of aesthetic culture. Style convention and aesthetic choice. Among them,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has the function of assimilation and adaptation to form heterogeneity and isomorphism. Aesthetic cultural tradition is a subsystem of cultural tradition system, which has a continuous and consistent structure. The relatively stable basic cultural spirit and character, at the same time has the esthetic characteristic. The style is a kind of symbol expression of the aesthetic culture tradition in the deep level, the aesthetic cultural tradition deduces the evolution track of the style with its super steady structure pattern.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aesthetic culture on stylistic evolution is also imprinted on this track, so the evolution of stylistic style and aesthetic cultural tradition also have the same 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the stylistic convention is not only the style norm, but also the normal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t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aesthetic choice. Stylistic expectation is a psychological stereotype caused by stylistic convention, which hinders aesthetic choice because of its inherent conservatism.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英;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建构[J];理论探讨;1995年02期

2 楚金波;;误读功能的审美阐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李林;;审美心理结构的发生史描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 任范松;;论民族审美心理结构[J];学习与探索;1989年06期

5 徐放鸣;论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J];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6 李建盛;论审美心理的历时性本体论三维结构[J];东方论坛;1995年01期

7 罗小平;浑然天成 浓淡相宜──广东音乐高胡名家甘尚时演奏风格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徐志斌;;构建大学生完美音乐审美心理结构[J];艺海;2008年06期

9 吴晓棠;;哈萨克叙事文学的审美心理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袁洁玲;;动画之“魅”的流失——动画影响受众审美心理的负面因素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治经;;从炎黄文化的基本特征看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锡云;打开儿童艺术潜质的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陈祥明;地域文化 地域绘画[N];美术报;2002年

3 彭洪伟;开辟当代散文研究新领域[N];文艺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颜玉兰;著作等身的学术大家[N];延边日报;2009年

5 河南省虞城县城郊乡牛楼中学 孙贵华;如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N];学知报;2010年

6 岳阳市君山区第一中学 刘迪明;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审美教育[N];岳阳晚报;2010年

7 洛嘎;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西藏日报;2001年

8 胡良桂;以人为本:文学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09年

9 涂建敏 凌红;卢伟:传承延续传统陶艺香火[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洛阳市第五十八中学 祁玉洁;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素霞;多语合弦:90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育霖;试论高师合唱教学中的合唱欣赏审美心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春涛;从完整封闭走向支离多元[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孔莉;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志刚;高校音乐育人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南涛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丽娟;初中语文词语审美化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雅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旭;中学影视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9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