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艺消费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2 11:36

  本文关键词: 文艺消费 审美 文化 主体 客体 文艺生态 现代性 出处:《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艺消费”问题是当代文艺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之进行基础学理的研究颇为必要。本文认为,对于文艺消费应持一种平和的、历史的、辩证的、建设性的“致思”态度,将它理解为众多复杂因素交相作用的共时性的复杂系统和动态展开的历史变化过程,以一种冷静的、分析性的学理研究态度,一种开放的、建设性的胸怀对待之。文艺消费不单纯是一个文艺学问题,客观上要求综合运用文艺学、美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对于文艺消费,不能在传统文艺创作——欣赏学的单一的平面和参照系统中对之做简单化的处理,而应进行综合化的整体性的研究,较之文艺欣赏,文艺消费显示了一种,也需要一种更为广延的视野和思考。在这方面,在国内外当代的文化社会学、大众文化研究、文化经济学、生态批评、文化传播学等中盛行的整体性的研究范式不无积极意义。哲学和科学发展史上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成果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武器。鉴于近代以来的分析性的思维方法使细部异常清晰,但整体支离破碎的弊端,有机论、结构主义、系统论、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学等转向和推崇一种整体论方法论。今日的文艺消费研究也应转换思路,以整体论的方法包容和超越近代以来的分析方法,以整体有机论取代机械还原论,以揭橥文艺消费问题的玄奥。 论文第一章通过将文艺消费与商品消费、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文艺欣赏、文艺接受、文艺阅读、文艺收藏等进行比较,对文艺消费进行了界说,指出消费是一个远远大于物质消费、商品消费的范畴。文艺消费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术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consump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cannot be evaded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 on the basis of theor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should be peaceful, historical and dialectical. A constructive attitude of "thinking", which is understood as a synchronic complex system that interacts with many complex factors and a dynamic process of historical change, with a calm,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oretical research, an open, The consump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not simply a ques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but objectively requires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economics, cultural studies, psychology, sociology, The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ec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are studied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mprehensive way. As for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it cannot be simplified in the single plane and reference system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A comprehensive and holistic study should be carried out. Compared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shows a kind of, but also needs a more extensive vision and thinking. In this respect, contemporary cultural sociology and mass cultur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Cultural economics, ecological criticism, The holistic research paradigm prevailing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not without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e method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holism"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science development also provide a methodological weapon for reference. In view of the analysis since modern times, The sexual way of thinking makes the details very clear, But the whole fragmented malpractice, organic theory, structuralism, system theory, Bourdieu's "field" theory, The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 ecology and so on turn to and extol a kind of holism methodology. Today's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research should also change the way of thinking, contain and surpass the analysis method since modern times with the holistic method. To replace the mechanical reductionism with the whole organic theor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yste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problem. The first chapter defines the consump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by comparing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with commodity consumption, 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al industry, literature and art appreciation, literary acceptance, literature and art reading, literature and art collection, etc.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nsumption is a category far greater than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commodity consumption. Art consumption is a complicated technique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凌云;从审美探讨美的本质——德国古典美学学习札记[J];中州学刊;1988年04期

2 武认真;戏校语文教学如何诱导学生进入审美[J];戏曲艺术;1990年01期

3 余虹;奥斯维辛之后:审美与入诗──中西审美诗学批判[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4 杜书瀛;消闲与文化和审美[J];文艺争鸣;1996年03期

5 杨立元;审美心理结构的探求[J];新东方;1998年04期

6 韩佳卫,赵涛;梦与审美[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江宁,阎健,施文忠;竞技起源与审美刍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8 马一平;审美杂淡[J];美术向导;1999年04期

9 肖兆权;意境审美特色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王一川;从审美圣殿到多元立交桥[J];南方文坛;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运;;《水浒传》妇女群象审美新探[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周显昌;;浅谈语文课堂素质教学中的审美[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3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王晓棠;;要培养观众的审美[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5 谢友福;;动物在英汉谚语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审美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7 刘道广;;艺术活动及审美对社会文化基调的影响[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杨航卓;;公路景观设计需要平淡朴实的审美[A];2005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彭大庆;;当代议论性散文的类型审美[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何伦;沈干;;乳房审美:性、小乳房焦虑与美容矫正[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鄞州中学 王陈香;培养审美的眼睛[N];美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安仲文;开户数下降或致新基金发行“审美疲劳”[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有关“裸”的审美疲劳[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廖全京;真诚——被遗忘的审美前提[N];文艺报;2005年

5 刘金祥;与草原的审美约定[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宋广玉;常念如意处,储蓄美和爱[N];南京日报;2008年

7 吕晶田;审美的文化眼光[N];美术报;2005年

8 冯德良;惊世骇俗的审美[N];中国商报;2004年

9 张东;《中国轨道》:构筑新的审美模型[N];解放军报;2002年

10 特约撰稿 马丁;审克劳琛,,是审美还是审丑?[N];中国足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郑宜庸;审美之难——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4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7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李海燕;世纪之交:现代性伦理与大陆长篇商界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远鹏;论大学校园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虎;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婷婷;我国电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审美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范瑞红;殷商王畿故地《诗经》“风诗”与殷商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海燕;在“历史”与“现实”间深思与言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汝山;当代时尚模特文化审美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明明;河北梆子唱腔唱法的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8 林秀明;知识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念祖;论生态建筑的审美趋势[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郑楚霞;广告英语汉译中的审美[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5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05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