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反向”的神学与文学研究——齐泽克“神学”的文学读解

发布时间:2018-02-22 01:17

  本文关键词: 齐泽克 基督教神学 人文学术 惊人之语 letter 基督教信仰 不确定事件 耶稣基督 中国语境 基督论  出处:《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3年Z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基督教神学与西方人文学术的相互介入、不同思想和学说对单向主体的共同警觉,近些年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其中齐泽克(Slavoj Zizek)的相关著作,也许最有可能在中国语境中激发出特别的反响。然而对于这位常作惊人之语的"学术摇滚明星"和"理论野人"(Zizek,The Puppet and the Dwarf,back cover),现有的翻译未必能充分传达其"文字"(letter),如何理解
[Abstract]:It is probably the most likely to have a special respons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 But for the " academic rock star " and " theory savages " , which are often stunning , the existing translation may not fully convey its letter and understand how to understand it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神学与人文学的交叉概念及学术对话”(2006 ZDXM 730002) 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项目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蒯乐昊;;我们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专访齐泽克[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7期

2 张一兵;社会症候与非完全拜物教——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J];理论探讨;2004年05期

3 张一兵;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现实的支撑——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4 张一兵;马克思发明了拉康的“症候”概念?——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J];哲学研究;2004年08期

5 张一兵;物化的信仰与幻象建构的社会现实——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6 万书辉;;齐泽克文化批判理论的启示[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4期

7 万书辉;;齐泽克: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国际学术明星[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1期

8 严泽胜;;“独自在理性界限内享乐”的齐泽克——析齐泽克“理性界限”的理论构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吕彤邻;;齐泽克,拉康,真实与象征秩序[J];国外文学;2007年04期

10 胡大平;;意识形态快感、“滑铁卢”地形与精神分析的伦理-政治学——由齐泽克中国之行说起[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琦;;论齐泽克对阿伦特的理论再批判——以极权主义概念为中心[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齐泽克;蓝江;;资本主义的内在限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汪行福;;为什么是共产主义?——激进左派政治话语的新发明[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王茜;;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浅析[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永豪;旷世鬼才齐泽克[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杜庆春;齐泽克的姿态[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瑞克斯·巴特勒;如何解读齐泽克?[N];东方早报;2007年

4 [英]特里·伊格尔顿 付清松译;还有什么话题不能被齐泽克拿来把玩[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立凡;“领袖”齐泽克[N];华夏时报;2011年

6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齐泽克的中国 中国的齐泽克[N];文汇报;2011年

7 张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齐泽克:超越资本主义的激进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编译 马睿;齐泽克与乔姆斯基之争[N];文汇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康慨;齐泽克大战乔姆斯基[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张博;吴冠军谈齐泽克和他的论敌[N];东方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飞;齐泽克的左翼政治主题[D];江南大学;2009年

2 魏天舒;齐泽克意识形态观的生存论视角及其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3 李广旭;论齐泽克的理论风格[D];海南大学;2013年

4 唐江南;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大众文化理论[D];湘潭大学;2013年

5 董倩;齐泽克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刘琼;齐泽克主体思想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7 张健;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8 郑冬梅;齐泽克精神分析意识形态理论中的“快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贾建新;主体视域中的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10 莫秀凤;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3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23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