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文本的诗性张力
本文关键词: 格非 张力 暖昧 断点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张力”是一个冷冰冰的词,可具有“张力场”的文本却是极富魅力。格非的文本就是这样一个个充满矛盾与紧张关系的“张力场”。 因此,本文从张力的角度深入格非文本。 上篇从文本的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的时间性和叙述话语四个部分具体探讨其中的张力场。格非文本的叙述者栖居在可靠性与不可靠性的边缘地带。而叙述视角则把回顾性叙述与同步性叙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叙述的时间性从结构上呈现出空间化效果,而这种空间化又是作者本人的时间观决定的。叙述话语则是格非文本中最富神秘色彩的华章——古典美学隐义与现代性哲思奇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文本具有了诗性艺术。 下篇从读者建构的可然世界入手探讨其中的“断点”问题。格非文本的断点打破了永久断点与暂时断点的界限,让断点成为暧昧叙事的源泉。在历史虚构断点中人物处于迷失状态,成为永久的失语者。这种断点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正是基于上述种种,读者的阐释将是无限的。 格非文本就是由张力组成的诗性世界,它对读者的知识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许多评论家都认为格非文本是玩叙事圈套,本文认为这种形式却是最适合格非对关于时间、存在等问题的思考,是“有意味的形式”。对格非文本的解读就是解谜。答案很简单,留给读者的谜底就是谜语本身。
[Abstract]:"tension" is a cold word, but the text with "tension field" is very attractive. Ge Fei's text is such a "tension field"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tension angle goes deep into Ge Fei's text. From the narrator of the text,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The narrator of Ge Fei's text lives in the margin of reliability and unreliability. The narrative angle of view ends the narration of retrospective narration and synchronism. The temporality of the narration shows the effect of spatialization from the structure. This kind of spatialization is decided by the author's own view of time. The narrative discourse is the most mysterious Hua Zhang in Ge Fei's text, which combines the classical aesthetics implicitly with the modern philosophy, so that the text has poetic art. The next part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breakpoint" from the world that readers construct. The breakpoint of Ge Fei's text breaks the boundary between permanent breakpoint and temporary breakpoint. Let breakpoint become the source of ambiguous narration. In the historical fictional breakpoint, the character is lost and becomes a permanent aphasia. This breakpoint has it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Ge Fei's text is a poetic world made up of tension, which poses a higher challenge to the readers' knowledge cultivation. Many critics think that Ge Fei's text is a play of narrative trap. The thinking of existence and other problems is "meaningful form".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 Fei's text is to solve the riddle. The answer is very simple, and the answer is the riddle itself.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戈锋;;一颗永不殒落的星——记献身摩托事业的张力[J];体育博览;1984年09期
2 王颖;点的张力和冲击力——电视剧《最后的村庄》的艺术特色[J];当代电视;2002年10期
3 子和;;南望汶川[J];飞天;2009年15期
4 巫鸿;;运动的张力——隋建国个展[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年10期
5 熊毅;;博弈与契合:动态隐喻生命的建构——浅论多恩诗歌的主题张力[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巧慧;;光明和黑暗张力下的精神危机——《黑暗的心脏》中的空心人形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刘晓非;;浅谈张力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J];美术大观;2007年01期
8 豆丁;豆妈<豆丁妈咪>;;浅蓝深蓝小豆丁——张力夫[J];小学生(儿童表达版);2007年Z1期
9 刘同舫;;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的张力[J];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02期
10 王涛;;生命的能量[J];思维与智慧;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毅;王东明;;自动络筒机来取代普通络筒机在提高成纱质量与节约用工等方面比较分析[A];“东飞马佐里杯”2009年扩大自动络筒机推广应用、节约用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海霞;薛元;王善元;;转杯纺复合纱的加捻特征[A];第十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连英;赵玉玲;赵胜华;;AC338的工艺参数的优选[A];“常纺院”杯全国前织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东亮;汪钉崇;;在HCT线锯上使用120um钢线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5 杨军;;带电更换220kV双分裂导线耐张绝缘子的研究[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6 李平;冯志;;1700冷连轧动态变规格控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裴宏江;梅淑文;齐长发;;彩涂生产线张力设定及控制[A];2004年全国炼钢、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4年
8 潘英;阙明;;高速铁路接触线张力方案[A];中国电气化铁路两万公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华陈权;;张力测量系统的研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白予生;徐洪根;;棉纺粗纱机纺纱张力分析[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2004年全国传统纺并条粗纱技术进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朝平邋张明;阚卉妍:爱心温暖迷途少年[N];检察日报;2007年
2 徐圻;保持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张力[N];贵州日报;2004年
3 黄扬略 张兴文 刘伟;“华南城模式”的张力[N];深圳特区报;2004年
4 记者 冯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现拐点[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吉强 姜圣瑜;张力生:枯燥的数字勾画心中完美理想[N];新华日报;2006年
6 记者 燕文华 通讯员 田俊兰;沙湾“行风热线”热民心[N];塔城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棠琳;零距离倾听职工诉求[N];海南农垦报;2010年
8 实习记者 汪丹;通过梦想张力展现世界和谐[N];北京日报;2005年
9 王海燕;融合中西:上海都市的奇妙张力[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通讯员 高旭民 孙颖男;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听取我市创模工作汇报[N];廊坊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慧来;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3 陈国学;《红楼梦》的宗教书写分析与探源[D];南开大学;2009年
4 林作帅;论上海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张力与对话(1843-191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赵作钧;扩张皮瓣血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6 刘浪飞;精密合金层状复合材料轧制变形规律的研究[D];中南工业大学;2000年
7 梁伟中;除皱术后脱发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彭松;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D];复旦大学;2008年
9 印弘;1.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2.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磁共振波谱成像与弥散张力成像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10 熊毅;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慧;格非文本的诗性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申玉革;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淼;静中的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南方;约翰·邓恩诗歌中的非个人化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薛爱兰;安德鲁·马维尔诗歌中的巴洛克张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小兵;委婉语社会语言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何泌章;现代科技发展对职业伦理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5年
8 曹海艇;浅析西方绘画的运动感[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9 李晓进;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磊;论技术与伦理的张力[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0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3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