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评邹建军《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19:04

  本文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 多维视野 新视野 中国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易卜生 问题意识 研究对象 文学教育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自19世纪后半叶兴起以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然而,因比较文学本身具有的包容性和跨界性,时至今日还未出现学界公认的比较文学的权威定义。与此同时,虽然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有关比较文学的"性质、研究范围和意义,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议"[1:17],有的学者甚至非常狭隘地将比较
[Abstract]:Since the emergenc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th centu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 world. There has not been an authoritative defini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a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scholars today. At the same time, although it has gone through more than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nature, scope and significanc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o far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controversy "[1:17], and some scholars have even very narrowly compare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正坤;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叶继宗;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查明建;中西文化交流中“误解”现象探讨[J];池州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 李金周;文学的意蕴系统[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晏红;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再探讨——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迎丰;“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认知与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刘学金;母题辨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董洪川;文学影响与文化过滤[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朱巧云;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6期

10 胡宗锋;艾米莉·狄金森情诗欣赏与评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李桂奎;中国写人学[D];复旦大学;2005年

4 石秋仙;论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关系[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5年

6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8 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D];中山大学;2006年

9 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成业;英汉诗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珊;回归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晓林;从“夷”到“他者”——中国文学中“异”的形象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琳;叙事文学史上的三级跳[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薇;论庞德《神州集》的翻译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费书东;他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论方平的跨语际实践及其比较文学史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谢瑞贞;文化研究视角下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智秀;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化创造[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邵芳菲;中西古典悲剧艺术性格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向颖博;论小说人物个性语言的翻译[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成洲;陈旭;;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2009年年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2 谭燕保;刘慧;;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发展与坚持——比较文学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3 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跨越性”特征与“变异学”的提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4 宁一中;徐立钱;;批评:在时代的浪尖口展开——评“比较文学与文化新视野丛书”[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9期

5 ;编后语[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年01期

6 姚敏建;;好的学术著作 好的大学教材 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J];博览群书;2002年06期

7 钟厚涛;;在对话中寻求未来生机——第五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纪要[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4期

8 刘介民;;“危机说”的谬误——兼斥比较研究的困惑、焦虑[J];江汉论坛;2006年07期

9 仵从巨;管恩森;;对教育部推荐的两部比较文学教材的评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2期

10 高鸿;比较文学对华文文学研究的启示与作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晓;学科的“再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5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6 孟昭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钟厚涛;比较文学的焦虑与中国学者的声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茜;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高青;新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松燕;杨周翰先生学术成就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2 董国俊;20世纪初中西现代小说中的自我[D];兰州大学;2007年

3 孙月宁;论翻译文本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有效性[D];中山大学;2010年

4 杨慧娟;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郑州大学;2008年

5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高永;母题理论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敏;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梁旭;《生死场》与《人间问题》的人物类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比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聪;《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主题与人物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姜淼;中韩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意识比较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1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31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