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诗学》的文本特征与亚里士多德的隐微术

发布时间:2018-02-25 08:14

  本文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诗学理论 文本特征 柏拉图 作品 文本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 抄本 阿拉伯语 流传情况 出处:《求是学刊》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虽说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奉为西方第一部专门系统的诗学理论著作,但其在古代世界中一直谜一般地隐匿着,迟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重见天日。此后,其中某些观点经由提炼、归纳,得以广为传播。在其影响如日中天之际,诸如"三一律"这样带有明显误解的条条框框
[Abstract]:Although Aristotle's Poetics was regarded as the first systematic poetic theory in the West, it remained a mystery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was not seen again until the Renaissance. Some of these ideas have been distilled and summed up and widely disseminated. At a time when their effects were at their peak, there were clearly misunderstood rules such as the "three are the sam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旭;;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比较思维——一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前史的考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田源;;浅析西方诗学中多维度的“自由”观——从柏拉图到黑格尔[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韩斌生;;公孙尼子的《乐记》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4 玛丽·罗尔·瑞安;龙艳霞;杨晓霖;;拙劣的情节把戏、情节漏洞及叙事设计[J];叙事(中国版);2011年00期

5 李明彦;;古典表意实践中的真实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6 王智慧;;古希腊艺术的两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7 宋伟光;;诗歌与艺术的角逐——兼及诗性空间[J];雕塑;2011年03期

8 路文彬;;悲剧与苦戏——关于悲剧观念的再认识[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9 霍婵娟;;对“意义”概念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0 徐放鸣;王光利;;后现代语境下的原生态诗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陈牧;;艺术和审美,铸就完整之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阎国忠;张艺声;;文艺与政治——一个应重新审视的话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梁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6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江南;;文学语言的感性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樊轶;马秋莎;;谈希腊艺术中的“模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10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2 高旭东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走向文学与哲学的跨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许雯丽;六盘水文学院作家讲座系列《灵感与写作》[N];六盘水日报;2010年

4 谭旭东;追求文艺批评的原创性话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陈众议;武侠小说:是耶?非耶?[N];文艺报;2005年

6 ;文学:虚构与真实[N];解放日报;2007年

7 ;“摹仿”什么?“表现”什么?[N];文汇报;2004年

8 黄克剑;商榷,还是丑诋?[N];文艺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宋广玉;艺术,有助我们实现内心和谐[N];南京日报;2008年

10 苏州大学 鲁枢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包澄章;阿卡德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朱源;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2 萨如拉;巴.布林贝赫诗学理论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海;亚里士多德喜剧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张宏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诗质崇高[D];河南大学;2006年

5 陈旭霞;古希腊罗马视觉艺术中的“模仿”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晓燕;从隐形之诗到显形艺术——论马利坦诗学理论中的诗和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肖峰;叙事中的“多重线条”[D];吉林大学;2007年

8 顾明霞;作为观念与叙事的分配正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玮;西方文论中写人理论的基本问题[D];新疆大学;2007年

10 李刚;文学翻译的诗学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33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33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