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制与数字艺术的创作困境
本文关键词: 机械复制 数字复制 数字艺术 出处:《装饰》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具有后现代文化特性的艺术生产方式,数字复制已全面介入到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数字复制在颠覆传统艺术创作范式的同时,也使数字艺术的创作陷入某种困境。如何确立人在数字复制中的主体价值地位,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时代性课题。
[Abstract]:As a kind of artistic production mod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 culture, digital reproduction has been fully involved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art. How to establish the subject value status of human in digital reproduction has become an epochal subject which needs to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and studied.
【作者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
【分类号】:J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显杰;;关于电影艺术形象特性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2 瓦·本亚明 ,张旭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世界电影;1990年01期
3 陈世雄;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02期
4 陈世雄;;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J];戏剧艺术;1992年02期
5 谭顺祥;市场经济下文化产品的管理及对策[J];四川戏剧;1994年04期
6 肖鹰;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内在困厄[J];社会科学;1994年11期
7 金元浦;试论当代的“文化工业”[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2期
8 王一川;我性的还是他性的“中国”?——张艺谋影片的原始情调阐释[J];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04期
9 边平恕;本雅明论现代艺术和艺术家在文化市场中的地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任剑涛;俗的权力与雅的追求──从广东看市场经济中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状况[J];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朱存明;;“视觉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变迁[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倪钢;许宁;;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解析[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5 刘文江;武文;;民间文化产业化的经济人类学思考——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双维度结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春莉;;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观[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曾军;;“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关于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一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李平;张惠君;安利敏;徐轶群;赵晴;伍波;贾君卿;李远;;超级女声:2005年的文化事件——对一次大众文化“本土经验”的反思[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梅;警惕由读图而带来的阅读危机[N];文学报;2001年
2 南京大学博士生 赵琨;摄影文学的身份所在[N];文艺报;2001年
3 何志钧;摄影文学与网络文学[N];文艺报;2002年
4 郭俐君;哲学思维下的执行力[N];中国工业报;2003年
5 王文杰;艺术是什么[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我看故我在[N];河北日报;2003年
7 陈默;精英文化向大众媒体文化的转变[N];文艺报;2003年
8 ;演艺市场结构与产业链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经武;当作家还是当“枪手”[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方宁;艺术的教育与教育的艺术[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逐浪;电视艺术技术论[D];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
2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新艳;当代大众文化批判[D];厦门大学;2002年
2 张炜;略论当代艺术的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上官燕;论本雅明对于光晕艺术的再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苏蕾;商业化: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郝近瑶;西方先锋派音乐不确定性特征的美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向永知;中学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玉珍;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评析[D];河北大学;2006年
8 李雷;摇摆于“灵韵”与“震惊”之间的艺术怪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毕晓梅;《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文化传播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黄继谦;对本雅明视觉文化理论中技术与艺术关系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533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3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