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技术修辞
本文关键词: 数字时代 艺术生产 比特 输入方式 虚拟化 技术修辞 数字技术 数字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 虚拟性 出处:《人文杂志》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数字技术以及技术修辞背景下各种现代艺术观念和先进的输入方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艺术生产的基本"生产力","比特(bit)"化的数据流动并将继续挑战传统的艺术存在方式。适应这一现实语境,当下的艺术生产一改往日的纸笔式线性写作模式,以光电式键盘敲击、手写输入、光学扫描和语音识别方式介入现代多媒体虚拟性赛博书写空间,从而给后技术时代的艺术生产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实惠,并有力地促进了艺术生产的创新机制和转型路径。
[Abstract]:In the er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oming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 various modern art ideas and advanced input methods in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rhetoric have become the basic " productive forces " of art production , and it will continue to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existence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郧阳师院政史系;
【分类号】:J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明德,张英芳;消解还是重构?——传媒对文学的双重影响[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丹;;我国股份公司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效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仁安,徐晓莉,李驹;论我国创业投资委托管理的治理结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9期
3 武任恒;人文主义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6期
4 彭晶晶;网络传媒——公共领域再次转型的契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5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齐东旭;数学与计算机艺术[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史鼎新,何明升;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8 田皓;当代文学媒体化生存论略[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9 曹海峰;曹亚峰;;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10 杨爱华;网络传媒的社会功能及风险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邓卫斌;;CG技术再创动画新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网络文化影响下的现实社会——博客文化初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志高;;网络时空格局的特点[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5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庆;哈耶克自由经济、社会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闫顺利;过程视域中的发展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8 张利;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3年
9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德志;庄子的技术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贾婕;论乌托邦范畴的人文价值[D];山西大学;2007年
4 李彰玲;繁华梦续六十年[D];同济大学;2008年
5 黄熙雯;现状、延展、未来[D];厦门大学;2007年
6 苏磊;物流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7 刘金昌;吕贝尔马克思学“三大观点”评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修yN;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水平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科;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冬梅;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若干问题思考[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良,桑业明;论虚拟思维方式[J];东岳论丛;2004年01期
2 杨尚国;杨金龙;;语音识别技术概述[J];福建电脑;2006年08期
3 余开亮;网络空间美学理论的嬗变[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邓丽华,崔志强;手写体数字识别系统中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案[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杜彦蕊,李珍,宋伟宏;基于特征编码的手写字符识别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4年05期
6 孙宁;孙劲光;孙宇;;基于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年03期
7 周甄武,余洁平;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净,郑方,张继勇,吴文虎;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中上下文相关的声韵母建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张冬霞;基于ANN和HMM的联机手写体汉字识别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14期
10 金连文,黄建成,尹俊勋,贺前华;变形变换及其在手写体汉字整形中的应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达;试论统治者的态度对艺术生产的作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冬秋;《光明日报》百家争鸣专栏介绍我院学报关于风格流派问题的讨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黄佐临;访问西德见闻[J];上海戏剧;1980年03期
4 ;如何学会领导文艺工作[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2期
5 晨光;哈尔滨话剧院走访记[J];中国戏剧;1980年10期
6 国戈;是责任 不是交易[J];中国戏剧;1980年10期
7 李书亮;论社会主义艺术的票房价值[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8 ;两篇值得一读的《情况汇报》[J];当代戏剧;1980年03期
9 潘布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80年12期
10 老军;;前行多踟躇——一个电影编辑的感想[J];电影艺术;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鸿庥;;关于文艺源泉问题的思考——兼与钱念孙同志商榷[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2 陈长生;;如何看待艺术商品性这团迷雾——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多维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3 王胜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市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江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文艺的转型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王本朝;;论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吴毅;;文艺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转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周均清;;数字城市规划概论[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罗宁;;走向数字时代的博物馆管理[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9 杨洪丽;;论文化产业与文化的发展关系[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蒲嘉陵;;面向数字时代的信息记录材料 迎接印刷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挑战[A];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乃特;逻辑分析仪数字时代显威[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鞍山市文化局;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文艺体制改革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陈向红 刘中军 作者工作单位均为文化部;文艺团体在市场中如何生存[N];光明日报;2000年
4 陈华;数字世界与数字中国[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数字时代教师会消失吗?[N];计算机世界;2000年
6 杜华;具有通话清晰逼真,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N];科技日报;2000年
7 晓黄;走进三星数字新世界[N];科技日报;2000年
8 顾晓红;数字时代的技术教育[N];联合时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于华;走进数字时代[N];市场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傅庆萱;影视“三角债”困扰艺术生产[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定家;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洪武;我国出版物对外贸易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宋伟;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立莺;中国数字档案馆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郑征;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3 李桂华;数字时代高等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孙博;网络传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5 贡巧丽;艺术中的技术之思[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勇;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中的DSP及USB技术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7 李世葵;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陈璐;数字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方志凌;数码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李强;新时期以来中国流行文学的几点理性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38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3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