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艺术学本体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本体论 视域 跨越 艺术学 学科建设 出处:《艺术百家》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较艺术学"作为一个跨视域的学科研究,有它自身的学科性质和属性,即在跨国别、跨民族、跨历史、跨文化和跨学科等意义上完成的研究工作。这些不同视域的"跨越"构成了比较艺术学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等研究方法,而跨越"视域"又是比较艺术学的本体。由此意义出发,视域中所显现的各种"关系"是比较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正是比较艺术学的"视域"中的各种"关系"构成了比较艺术学研究的客体,是决定比较艺术学本体的根本。因而我们得出比较艺术学是本体而不是方法的结论,并基于此才能在学理上建立比较艺术学的框架与体系。
[Abstract]:As a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across the horizon, Comparative Art has its own disciplinary nature and attributes, that is, in transnational, cross-national, cross-historical, inter-national, cross-historical. The "leapfrogging" of these different horizons constitut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influence study", "parallel study", "elucidation study" and so on in comparative art. And crossing the horizon is the Noumenon of Comparative Art. All kinds of "relations" that appear in the field of view are the objects of comparative art research, and it is precisely the "relations" in the "horizon" of comparative art that constitute the object of comparative art research. Therefore,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comparative art is the ontology rather than the method, and based on this, we can establish the framework and system of comparative art.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科研基金项目“中西比较美术学”(项目编号:07JA760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熊;;数、艺术品和商品的存在问题——探讨胡塞尔、茵加尔顿和卢卡奇的本体论思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2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西马化”模式的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李倍雷;;比较视域下的艺术类型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4 鲁明军;;“意”与“是”:古今诗学视域中的当代艺术——以“意派”为中心[J];美术研究;2011年02期
5 张永清;刘锋杰;;主持人的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马薇;;浅议新批评理论的批评标准——以退特张力说为例[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7 林现彩;;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的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8 杨星丽;;“意象”类型化的理论渊源[J];文艺评论;2011年08期
9 侯斌英;;冯宪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批判性借鉴[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宋艳霞;;哲学思潮演变下文学由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的变迁[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子中;;关于艺术本源的美学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乃乔;比较文学是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N];文艺报;2001年
2 张尕;多媒体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王一川;探访被覆盖的理论原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马驰;研究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N];文艺报;2008年
5 刘长春;论散文易写而难工[N];文学报;2006年
6 王岳川;肉体沉重而灵魂轻飘[N];文艺报;2004年
7 钟厚涛;比较文学的焦虑与中国学者的声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杜书瀛;关于艺术哲学问题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沈清松;裸露或穿衣[N];美术报;2007年
10 华光;艺术哲学的新探索[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华东;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陶国山;现象学与罗曼·英伽登美学[D];苏州大学;2005年
3 林清;论保罗·利科尔的文本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进进;对不确定性的召唤:关于批评阐释状态的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5 张洁;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发挥译语优势论与竞赛论[D];西北大学;2008年
6 秦佳;伽达默尔关于艺术与游戏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萨如拉;巴.布林贝赫诗学理论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海鹰;安尼玛的吟唱:梦想之存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科科;叔本华悲剧理论的现代性[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44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4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