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悲剧精神差异的文化缘源
本文选题:悲剧 切入点:悲剧精神 出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主意识较弱;而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起源于"酒神"赞歌,个体自主意识较强,其所追求的和谐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体现了西方人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gedies in the aspects of protagonist selection, plot conflict and endgame design, The difference of tragic spiri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tragic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ethical and moral critic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pursuit of a high degree of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cause of the "bitter drama"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tragic spirit of the western nations originates from the hymn of "Dionysus", and the individual autonomy consciousness is stronger, and the harmony it pursues is often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dividual, which embodies the Westerners' view of history and human relations. Reflection on the etern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ason and sensi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哲;;悲剧精神与中西文化分野[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马小朝;历史反思与伦理批判——中西悲剧精神的本质比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观毅;;论春柳剧的悲剧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吕客;;中国古典戏曲中英雄悲剧的内在形态和审美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倪震;道德伦理片和时代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赵文佳;;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比较研究[J];北方音乐;2009年02期
5 可晓锋;;整体性“境界”[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黄丽;“比较法”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丹东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唐杨;;勾栏与圣殿——中西戏剧内在审美特征浅析[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5期
8 乔艳丽;;西方悲剧精神的文化阐释[J];电影评介;2009年06期
9 于濯;;驳“中国无悲剧”说——从意识与类型角度论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10 王晗;;论李渔戏剧舞台艺术理论的美学追求[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建科;;论元代家庭剧的时空艺术[A];“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2 韩英姬;韩国假面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王宏刚;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看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D];暨南大学;2010年
4 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温潘亚;泛政治化语境中的历史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D];苏州大学;2005年
9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D];南开大学;2003年
10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衍海;元杂剧中的包公戏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毛琳茹;论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闫敏;戏剧发展困境中的理论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程红菲;保定老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5 司亚娟;“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辩证关系之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汉芳;中学语文戏剧选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鹏云;萧伯纳《卖花女》中方言的汉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未志英;《希伯来圣经》中的喜剧元素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欣;魏晋南北朝“美女赋”创作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10 郑娇娇;明杂剧喜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小朝;莎士比亚悲剧意蕴的再阐释[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元;;“变体”辨析[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2 顾群妹;;让差异成为“美”——小学英语分层教学谈[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10年01期
3 王嗣海;;汉语自谦语的文化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考试周刊;2010年01期
4 张谅;张立军;;中西隐私观差异及成因之比较[J];东南传播;2010年01期
5 陈秀;;中外设计比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1期
6 汤燕芬;;哲学、艺术与人生——读《福柯的生死爱欲》有感[J];黑龙江史志;2010年01期
7 李漫萍;;中英诗人笔下的春天[J];文学教育(上);2010年02期
8 叶葳葳;;浅析严歌苓小说中的悲剧精神[J];青年文学家;2010年03期
9 ;书讯[J];人民文学;2010年01期
10 呼亚玲;;中美文化差异漫谈[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荣森;;我国常见烤烟品种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差异[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刘士杰;;沉思中显现静穆的诗美——浅论西川的诗[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屈鹏举;张铱格;;生态黄河 绿色兰州——兰州黄河环境景观特色文化规划设想[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玉萍;杨雪峰;;风貌特色——城市价值的一种显现[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德平;;长号唢呐音乐——会理民族民间艺术的奇葩[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付兆佳;;大学文化同质化倾向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韦茂才;;依托长寿文化 提升巴马旅游业竞争力[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滨章;;融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于现代风景园林[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杨豪中;韩怡;;陕北地区乡土聚落环境中的文化特征研究与保护策略[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朱建宁;;中国文化与园林艺术之特征[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琦 龚宏富 唐林伟;高职文化要实现三个“对接”[N];光明日报;2011年
2 隋明梅;文化,城市发展之根基[N];经济日报;2011年
3 马戎;调整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定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王琦 龚宏富 唐林伟;高职文化要实现三个“对接”[N];光明日报;2011年
5 隋明梅;文化,城市发展之根基[N];经济日报;2011年
6 马戎;调整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定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梁锦弟 何可人 记者 黄青山;设立深圳移民文化节[N];深圳商报;2011年
8 一宁;生活中的东西方差异[N];中国服饰报;2011年
9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后 卢君;企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记者 夏平容;城市营销出新招 打好三张“世界牌”[N];雅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陶小红;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周颖菁;近三十年中国大陆背景女作家的跨文化写作[D];武汉大学;2010年
4 吴松林;《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潘海军;变异与拓展——新时期以来抗战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7 宋立民;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樊燕;历史在差异中复活[D];苏州大学;2009年
9 谭淑娟;唐代判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圣源;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娜;从时尚广告审视月份牌现象[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王梅;中国传统麒麟狮子图像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洁;关于BBS辩论的批评话语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欣;论杨争光小说的生存意识及其表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国飞;笔在绝望中开花[D];西南大学;2010年
6 夏商周;论艺术成为媒体[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7 陶宁;服装设计跨界于Lomo摄影及启发[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8 刘菁华;传统内衣功能及文化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9 张庆东;《西游记》影视文本民族审美心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家林;论茨威格作家合传的悲剧意识[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1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6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