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创作中的抄袭与互文性

发布时间:2018-03-11 01:13

  本文选题:抄袭 切入点:互文性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当今世界文学中几次对"抄袭"指控的论争,梳理、辨别"抄袭"和互文性的区别和界定,以期澄清被混淆了的概念,为抄袭作出界定,还互文性以承袭互有、推陈出新的文学的基本属性。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plagiarism" and define it by introducing several debates on the accusation of "plagiarism" in contemporary world literature, and to distinguish the distinction and definition between "plagiarism" and intertextuality. There is also intertextuality to inherit each other,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加拿大约克大学语言、文学、语言学系;
【分类号】:I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昊;在发展民族文化中借鉴西方艺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赵骞;《康熙政要》论倡廉反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阚晴;勤奋教学 提高质量——一个青年教师的苦与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4 胡 熠;欧美国家文化管理的经验与借鉴[J];行政论坛;2002年01期

5 陈曼平;值得借鉴的《林朵林场志》[J];广西地方志;2002年05期

6 林容,花传国;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求实;2003年11期

7 黄爱平;公文写作教学中常见错误浅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葛正方;写作训练的命题借鉴[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1期

9 潘纪凯,何海鹰;借鉴美国经验,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高益荣;论杜甫对吴宓为人及诗歌创作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广文;;红色叙事的困局与出路——以《红色娘子军》的互文性文本为例[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影视小说[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丽;抄袭·借鉴·创作[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2 浙江省宁海闻裕顺幼儿园 童海安;借鉴探索反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记者 纪肖鹏;韩国车业现状对中国有何借鉴[N];财经时报;2000年

4 驻纳米比亚使馆经商处 吴景超;纳米比亚鸵鸟加工业发展值得借鉴[N];国际商报;2001年

5 记者 安平印;监管与发展并举 借鉴与开放同步[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丁韬;业绩预测可借鉴“安全港”制度[N];中国证券报;2002年

7 惠凤;业者可借鉴成功历程[N];电子资讯时报;2002年

8 新华社记者 姜岩;中国科普经验值得借鉴[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陕西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在借鉴中不断认识资本主义[N];陕西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群英 潘永花;借鉴IBM[N];网络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杨垠红;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朱立恒;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焦凤梅;挑战与应对[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郑丽丽;“病”与“药”——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理;《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一种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欣;论互文性在《洛丽塔》中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3 刘小侠;英汉“神舟五号”新闻报道中转述语的互文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梅红;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可行方法[D];厦门大学;2006年

5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钱耘云;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汤水辉;互文理论观照下的英汉文学互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向芳;互文性与广告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10 张浩;[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95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95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