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福柯论马奈——有关凝视和再现的译文导读
本文选题:再现理论 切入点:文化研究 出处:《美术观察》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福柯论马奈》导读(Nicolas Bourriaud"MichelFoucault:Manet and the Birth of the Viewer"and Michel Foucault"The Place of the Viewer"in Michel Foucault Manet and theObject of Painting,tran.by Mathew Barr,London:Tate,2009.)这两篇译文选自福柯演讲集《马奈与绘画客体》英文版,一为尼古拉斯·布里奥为英译版所写的前言《米歇尔·福柯:马奈与观看者的诞生》,二为演讲集中的最后一篇,福柯讲稿
[Abstract]:First, "MichelFoucault:Manet Bourriaud" MichelFoucault:Manet and the Birth of the Viewer "and MichelFoucault" The Place of the Viewer "in MichelFoucault Manet and theObject of Paintingenttran.by Mathew Barrn LondonTatet 2009). "Michele Foucault: the birth of Manet and the viewer," by Nicholas Brio's foreword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 second is the final piece of the speech, Foucault's speech.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仕华;;扩张的虚无——论文学研究的泛文化症候[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郭富平;;历史主义文学观的理论启示与话语困顿——以两部典型文论教材为对象[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3 宋卫红;朱霞;;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中的身体政治学[J];西藏研究;2011年04期
4 胡斌;;身体“炼狱”中的知觉体验与道德困境[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5 周敏;;“文学”研究的方向——胡伯特·兰高尔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6 赵毅衡;;都是“审美”惹的祸:说“泛艺术化”[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7 段炼;;视觉叙事的结构与话语[J];美术观察;2011年08期
8 李长生;;重述“图画转向”[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9 泓峻;;对30年来文艺学跨学科研究两次范式转移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牛寒婷;;重返文学批评的场域[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周平远;;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岳雯;;文学会走向终结吗?——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谢纳;;“空间转向”与当代文艺理论建构[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帆;文化研究:打开了什么?[N];文艺报;2005年
2 李庆本;超越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N];学习时报;2001年
3 杨扬;文化研究:谨防庸俗社会学回潮[N];文汇报;2003年
4 贾蕾;文化研究与中国走向世界[N];文艺报;2004年
5 李卫华;当前文艺学中的“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6年
6 王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1年
7 金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胡菊兰翻译整理;电子媒介·文学危机·文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崔立秋;文学理论遭遇危机了吗?[N];河北日报;2006年
9 解玺璋;文化研究译著再度走红[N];北京日报;2001年
10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凤英;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左少峰;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法[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纪晓玲;女翻译家冰心及其译作《吉檀迦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薛丽萍;从文化视角比较简·爱和林黛玉的不同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健平;《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儒家文化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雷洪梅;媚俗:大众文化研究的关键词考察[D];西南大学;2008年
9 张云;大卫·霍克斯翻译《红楼梦》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的研究:文化研究视角[D];扬州大学;2008年
10 龚婷;颠覆与突围[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6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9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