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理论之后”的原型-文化批评

发布时间:2018-03-11 22:33

  本文选题:原型理论 切入点:文化批评 出处:《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国际文学理论研究已进入"理论之后"的反思阶段,中国学界自身理论话语建设的需求也越发迫切,重新认识和挖掘原型理论的内涵和价值,将原型理论做适当的发展和重构,实现"神话-原型批评"向"原型-文化批评"的转变,既是可行的,也是对中西文论建设都大为有益的。
[Abstract]: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theory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reflection after theory, and the need of theoretical discours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so we should re-understand and excavate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prototype theory. It is not only feasible to develop and reconstruct the prototype theory, but also benefi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ythology-archetypal criticism" to "archetypal-cultural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人文学部;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敏,万春;《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家伦;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宋向红;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论曹禺早期剧作的角色配置模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马梅;格式塔——旅游地形象宣传口号的原型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3期

7 陈全黎;;大众文化的快感与政治[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8 刘道全;创造一个永恒的神话世界——论福克纳对神话原型的运用[J];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03期

9 杨丽娟;异化主题及其原型分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10 杨宏芹;试论“恶魔性”与莱维屈恩的音乐创作──关于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伟红;;诗的心理治疗作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祥林;;京剧男旦艺术之我见[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5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俞世芬;唐代女性诗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陈建平;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9 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D];中山大学;2006年

10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静贤;生命的回归与拯救——论华滋华斯的孩婴情结[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艳;晚唐咏史诗[D];河北大学;2000年

3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毛瑞江;路翎:抗争绝望之魂——论路翎40年代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源;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冰;荣格原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建军;论弗莱的神话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宏芹;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DAS D(?)MONISCHE的意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彭玲姣;精神分析文论视野中的简·奥斯丁[D];湘潭大学;2002年

10 蒋小平;新时期大众文化的美学审视[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敬文;;作为民间文艺学者的鲁迅[J];文学评论;1982年02期

2 赵一凡;;丹尼尔·贝尔与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批评[J];读书;1986年12期

3 王吉有;现代西方文艺学方法论评述[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1期

4 赵一凡;;屈瑞林与纽约文人的时代[J];读书;1987年08期

5 文楚安;荣格理论的渊源及影响[J];当代文坛;1988年01期

6 李西建;选择与建构——当代文学的文化批评趋向综述[J];当代文坛;1988年05期

7 李源;原型批评[J];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8 李少鹏;“自己的一间屋”——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简介[J];文艺评论;1988年05期

9 李德;人道主义个性论者周作人——他的哲学和诗学[J];鲁迅研究月刊;1988年01期

10 包子衍;创造社中止与鲁迅联合的标志[J];鲁迅研究月刊;198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本;;走出“中西”模式绝对论的怪圈[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侯第;;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与中国社会转型[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雷跃捷;;中国内地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嬗变轨迹[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林涤凡;;库恩后期不可公度性论题的认知研究[A];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6 杨曾宪;;美学学科的困惑与觉醒[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余纪;;后现代语境中电影本体论的权利[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力;;悬空的舞蹈——对当代电影批评的批评[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金丹元;;论全球化语境下电视审美文化的功能与文化观[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秀明;荆亚平;赵卫东;;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毛志成;文化批评,切忌不伦不类[N];重庆日报;2000年

2 刘士林;解读先锋幻觉中的游戏[N];科学时报;2000年

3 吴江;探讨新世纪文学理论研究走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乐朋;王朔“另类”批评的文化价值[N];团结报;2000年

5 杨剑龙;曹禺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0年

6 渐庐;文化视界中的乡土文学[N];文艺报;2000年

7 万直纯;《中国乡土小说史》[N];新闻出版报;2000年

8 孙绪敏;注重文学史写作的学术性[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陶东风 金元浦 萧钰;悄悄的起步:《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解玺璋;文化研究译著再度走红[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新;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孙刚;《故事新编》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7 严志军;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宁;大众传播对时尚写作和时尚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3 吴会婷;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批评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源;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冰;荣格原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闵青;萧红——艺术生命的独特体验与沉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艺林;论“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写作[D];汕头大学;2002年

9 钟林巧;从“横站”回归独行[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舸;冲突之美[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00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00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