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的科技价值
本文选题:文学 切入点:人文精神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文学在主导人类精神层次发展的同时,又和主导人类物质层面发展的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追古抚今,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一直从多个层面影响着科技的发展:为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科学新思想提供源头动力;为科技成果提供孕育的摇篮;为科学思想传播提供媒介。文学以其人文精神影响着科技发展,而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则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terature not only dominat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pirit, but also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dom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on the material level. It has bee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many aspects: to provide spiritual power for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vide the source power for the new scientific thought, to provide the cradle of gest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Literature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its humanistic spirit,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humanistic spirit determines the fate of a nation.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研究所;
【基金】:国家教育部2006年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文学的科技价值及其实现方式》课题研究部分成果(06JD720002)
【分类号】:I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庆东;中国科幻小说概说[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华杰;“反科学”种种:一种语义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赵金平;;疏离科学,技术还能走多远——罗马科学衰落的警示[J];北方经贸;2005年12期
3 王曙光;;《管子》“人与天调”的生态观[J];管子学刊;2006年03期
4 康磊;;小议我国科幻小说的创作观[J];科教文汇;2006年02期
5 陈绪石;王小波小说中的科学思想[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富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生时尚阅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4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5 方秀珍;神秘主义:祛魅与复魅[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姜倩;幻想与现实:二十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D];复旦大学;2006年
8 修圆慧;中国近代科学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王平;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雅俗观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红;评中国的反科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温彩云;自然文化与端木蕻良的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荣丽春;生命的焦灼与抗争——余华作品现代性的探析[D];延边大学;2003年
4 刘振兴;“五四”科学语境中郭沫若的文学创作[D];青岛大学;2004年
5 王丹;从圣坛走向衰微[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现超;文学与自然之境[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骋;论“易卜生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寇嫒丽;现代文学与科学传播双重视野中的科学文艺家[D];青岛大学;2006年
9 田静;“时间”构筑的现代[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吴小荻;论科学小品与《太白》杂志[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集中体现[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2 戴娱;;艺术实践与人文精神[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3 李世涛;;理性危机中的重建——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论”[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4 周艳;;提升高职艺术生人文学习兴趣经验谈[J];艺海;2011年06期
5 潘赐璇;李华;;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内化[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6 李宇;;艺术与标准 自由与权力[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7 马龙潜;;价值观倾向与文学史、文艺理论教学[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8 王凯波;;关于文艺学教学实施“三创”教育原则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9 鲁虹;关注都市亚文化[J];艺术·生活;2005年04期
10 赵勇;;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高校艺术鉴赏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元;;科学与神话——从人文精神与科技文明的冲突看文艺的本质[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云来;封正斌;;把人文精神溶化到文学写作中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许雯丽;;浅谈人文精神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盖生;;负刃效应:新时期文学理论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认定的偏失[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施大宁;陈旭;;文理结合 科艺交融——《物理与艺术》课程建设和实践总结[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光召;;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生贵;倡导科技与人文精神的综合理念[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天津市作家协会 赵玫;文学呼唤人文精神[N];人民日报;2010年
3 张达飞(作者为大同大学美术系讲师);艺术创作要体现时代人文精神[N];山西政协报;2006年
4 王纪人;“文学是天然时尚的”?[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谭佳 刘颖;站在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罗崇敏;关于文学价值的一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7 崔志远;发现精神的“眼睛”[N];文艺报;2006年
8 崔志远;文学应打起精神来[N];人民日报;2006年
9 郭庆祥;什么是让人感动的艺术[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夏小民;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与西方文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宇新;科技的进步与艺术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2 何卉艳;论艺术语言的人文精神[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拓;赛伯空间的精神之旅[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涛;文学媒介化与人文精神的延续[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吴锋;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芳芳;交互主体性理论观照下的文学名著复译以-David Copperfield两复译本为个案[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志武;技术理性与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占晓娟;人类精神家园的追求[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王琳;名著复译 贵在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2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0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