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诗歌翻译的语用视角:语境补缺与语用充实

发布时间:2018-03-12 16:47

  本文选题:诗歌翻译 切入点:语用充实 出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往有关诗歌翻译的研究,多是从诗歌语篇形式、风格、文化或审美角度切入,语用视角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者对汉语古诗的英译,重点探究译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或视角站位进行语境补缺,并对译语进行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语用充实,以取得译语与原语的语用功能等效。本文尝试从语用纬度构建诗歌翻译的模式,以期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与思路。
[Abstract]:The previous studies on poetry translation are mo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 style, culture or aesthetics of poetry, but not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takes Verschueren's pragmatic adapta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nto English by different translat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 translator chooses the appropriate language form or angle of view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context, and carries out linguistic context and communicative context (physical world) for the target languag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pragma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aradigm and train of thought.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全球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子项目“机构性会话中的语用视点站位与身份构建”(编号:GDUFS211-1-04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蒙;;语境顺应与文化翻译[J];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2 罗益民;诗歌语用与英语诗歌文体的本质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3 廖七一;秘密的分享者——论庞德与胡适的诗歌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4 冉永平;;翻译中的信息空缺、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李正栓;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礼,衡桂珍;广告语与前提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凌来芳;面子保全论与《红楼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仇莉;论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刘晓萍;;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高红云;英语修辞格的语用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陶原珂;;语义解释和语境解释的分合与配置——以法汉词典和英汉词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陈雅婷;;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等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颖;;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改英;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Zhang Xinh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国辉;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琳;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论诗歌翻译的限制及潜能[D];重庆大学;2005年

2 刘世平;论翻译标准“信”[D];重庆大学;2002年

3 孙玲玲;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何均洪;[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何乔;[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安丽;大学英语专业新生的语音错误的补救教学法[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龚轶敏;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衔接连贯的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高辉;从顺应论的角度看中英广告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王皓;顺应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D];广西大学;2005年

10 李丽;语义范畴中模糊限制语的认知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2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3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增量辨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年04期

5 冉永平;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6 陈春华;顺应论和关联论——两种语用观的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缪素琴;;话语标记语why的语用功能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9 薛媛;话语标记语及其在翻译中的语用充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7期

10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崔华勇;;“诗歌翻译”中的“争论问题”及方法新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张建英;;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古诗英译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左景丽;;《红红的玫瑰》翻译批评(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4 邢元平;;衔接和连贯理论与诗歌翻译——以许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5 王伟;;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6 吴琼;;论“五四”时期诗歌翻译的变革[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7 缪佳;吴迪龙;;互文性理论视阙下《锦瑟》的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杨梅;王庆;杨敏;;从吕译《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看诗歌翻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胡慕辉;王琼;;论诗歌翻译创作空间中的交互主体性——以两个译本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明树;;论诗歌翻译的详略度——以李白三首诗歌英译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金春笙;;论译诗神似——管窥丁尼生《鹰》的两篇译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陆钰明;;多恩诗歌节奏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筱华;邹慧民;吴春明;;美之集萃与再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王宏印;;毛诗翻译的异域想象空间——以海外华人聂华苓等人翻译的毛泽东诗词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万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交流背景下的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和诗歌翻译的创造性[N];贵州民族报;2011年

2 朱洁;少数民族诗歌:“摆渡”于汉英之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叶廷芳;德语文学走入中国读者视野[N];文艺报;2009年

4 ;文化交往中的文学翻译[N];人民日报;2003年

5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6 葛崇岳;也说文学翻译信、达、雅[N];安徽日报;2004年

7 白谦慎;刘皓明谈荷尔德林[N];东方早报;2009年

8 袁忠 李兴强;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徜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代迅;文化转向与中心消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陈众议;从峥嵘岁月到黄金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

本文编号:1602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02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