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的开路者——评中国实验艺术进程中的展览策划人
本文选题:策展人 切入点:批评家 出处:《艺术评论》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艺术"与"策展人"都是"改革开放"的杰作。在30年的起承转合间,中国策展人尽显了"斗士精神":在新艺术的"本土化及全球化"进程、"合法化与系统化"事业中"披荆斩棘","开路没商量";而在新生事物的"运行机制"层面为本土乃至全球创造了"批评家集体策划"、"批评家提名"、"学术主持人制"等切合实际的新方式;他们在90年代的"另辟蹊径",从改变现实的观念诉求回到艺术本体的"语言与媒介"实验;在21世纪头十年"中西对话"的"建设"阶段中"打造系统"并"寻求内外两种目光的汇聚"……在新世纪即将跨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当我们回望过去,画布上留下的是他们"马背上矫健的身影"!
[Abstract]:"New Art" and "curator" are masterpiec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curators have shown the spirit of "fighter": in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new art, in the cause of "legal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the cause of "decapit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and "opening the way not to discuss", but in the new thing "operation mechanism" level is. Local and even global have created new practical ways such as "collective planning of critics", "nomination of critics", "academic host system" and so on. In 90s, they "explore a new way", from changing the reality of the concept of demand to the artistic ontology of "language and media" experiment; In 21th century, in the "building" phase of the "China-West Dialogue"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year, we "build the system" and "seek the convergence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eyes." as the new century is about to enter the second decade, when we look back at the past, On the canvas is their "strong figure on horseback"!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分类号】:J124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懿斐;《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玮;挣脱羁绊,,别是一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巧云;试析中国工笔画中的肌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冬梅;写实主义的百年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思;对中国当代油画中“差异”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小玉;中国当代专业形态性美术批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朱爱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发展之我见[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梁阿兴;中国油画中的农民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邢千里;从博巴到张世范[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9 陈琳;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图式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富吉·约翰·田中,徐逸星;日本的终身雇佣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2年09期
2 Albert Rosenfeld;蔡瑞良;程怀潞;;围绕社会生物学的大论战[J];世界科学;1982年02期
3 吴正荣;关于魁奈《经济表》中的一个“谜”[J];经济问题探索;1983年08期
4 张德明;;美国的会计咨询业务[J];会计研究;1983年02期
5 沙平;;阿尔夫任巴西核能委员会主席[J];国外核新闻;1983年01期
6 罗伯特·S·科恩 ,刘钢 ,李光;近期具有世界意义的技术开发(下)[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5年06期
7 埃伦·塞勒姆;贪污与贪婪[J];世界经济与政治;1988年10期
8 Michael Mosley,常丛;谈科普电视节目的利弊[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9年04期
9 张晓宏;从接受美学看《雁门太守行》的释义[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王璋瑜;;FDA支持应用bGH提高奶产量[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文书;;种族主义的余辉——简评福克纳的《夕阳》[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黄书泉;;不朽的“时文”——重读别林斯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吴家荣;;论审美感染力的批评标准——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标准刍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谢阳举;;张载与道家关系概说[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代迅;;论中国当前文学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李国华;;“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略论市场经济下文艺批评家的品德人格修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刘坤媛;;文学批评价值的失落与重构——评新时期文艺批评的滞后现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格尔;批评为何左右不了文学创作[N];北京日报;2000年
2 冯远;关于“大师”[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王富仁;中国文学中的“主义”有没有用?[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记者 续鸿明;检讨90年代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朱亚 编译;欧盟起草数字媒体版权法[N];电脑报;2000年
6 阎晶明;飞翔的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7 ;文学三题[N];光明日报;2000年
8 解志熙;小说本职的回归[N];河南日报;2000年
9 小张;潘军:写作一发不可收[N];人民政协报;2000年
10 陈捷;实践性:文学批评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陈榕;成人审视的牺牲品[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秋海;反对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9 魏燕;平衡的寻求:在道德和美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余嘉;中国批评视野中的俄苏“红色经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立强;构筑理想化的人性庙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震;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永华;对翻译批评的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海虹;[D];浙江大学;2002年
5 董晓霞;从阿布拉姆斯的立论图式看先秦诸子的诗学观念[D];西北大学;2002年
6 李刚;诗歌语言的陌生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亚芬;[D];中南大学;2002年
8 倪萍;走向个人的精神救赎[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叶玉芳;我在寻找我自己[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辜小捷;论艾略特诗歌中的用典[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11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1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