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肉身”也能“证道”——论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17 12:02

  本文选题:审美主体 切入点:身心合一 出处:《文史哲》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西方哲学与审美传统中,身体主体遭到忽视,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实际上,审美主体乃是身心合一的身体,这是审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身体要从事审美,必须给自身开发出一个具有自我超越性能的"形上"维度,方能使自己从生存与实践的主体转化为审美主体。这一自我超越的取向由身体本身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统一而产生,其最终根据即在于身体作为个体生命的"独在"及其与外在世界"共在"的双重性存在方式。身体的"形上"维度又是同其他方面的内涵相结合的,当它以自我超越的性能进入审美领域,便同时亦将其固有的生物学与社会学机能一并带了进去,这一整体机能的作用让审美体验的生成与发展有了保证,并使审美的生命感发能落实于人的行为方式,进而沟通了审美与现实人生的联系。时下"身体美学"的倡扬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身体审美功能的重视,但一味突出官能享受和欲望满足,用感官娱乐涵盖审美,则容易导致割裂身心关系,消解审美应有的超越性能。
[Abstract]:In the western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tradition, the body subject has been neglected, which has been a prominent problem. In fact, the aesthetic subject is the body of the body, which is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Must develop for itself a self-transcendent performance of the "on the" dimens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transform ourselves from the subject of existence and practice to the subject of aesthetics. This orientation of self-transcendence arises from the contradiction and unity of the finiteness and infinity of the body itself. The ultimate basis lies in the dual existence of the body as the individual life and its coexistence with the external world. The "form" dimension of the body is combined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other aspects. When it enters the aesthetic field with its self-transcendent performance, it also brings in its inherent bi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functions, which guarantee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So that the aesthetic sense of life can be implemented in people's behavior, and 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s and real life is communicated. Nowadays, the promotion of "body aesthetics" is helpful to promote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body. However, it is easy to spl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mind and eliminate the transcendental performance of aesthetics by emphasizing the enjoyment of function and satisfying the desire, and covering the aesthetic with sensual entertainment.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彭予;悲惨的一代,痛苦的缪斯——美国自白派诗歌现象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任其平;;梦的本质的心理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卢亚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冬琴;蔡世华;;国葬与国家民族认同——以孙中山遗体及其安葬为中心[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舒红跃;;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未定稿)[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10 陈

本文编号:1624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24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