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艺理论研究问题性的时代维度

发布时间:2018-03-19 05:13

  本文选题:文艺理论研究 切入点:问题性 出处:《理论学刊》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增强问题意识、具有问题性,而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问题性有其生成的基点和动力源泉,这就是时代生活及其客观需求,问题性的建构因而也就有着难以超脱和不容忽视的时代维度。具有问题导向的现实理论建构要想真正恢复文艺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需要研究者明确自己对于时代的态度,从一定的学术立场出发确立和建构起自己与时代生活之间实际性的精神关系,还必须找到进入现实、实现对时代的精神掌握的具体理论路径。理论态度主要解决的是一个为什么要从事理论研究,为什么要把理论研究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问题,涉及理论研究的功能和意义;理论路径则主要解决怎样开展理论研究,一生的事业如何去做,涉及理论研究的方式和手段。理论路径包括对时代生活及其问题入乎其内的观察、体验、分析、认知和出乎其外的学理提升、观念创化两个方面的功夫,二者缺一不可。
[Abstract]: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blem and have the problem, and the concrete content and the problem of the theory have the basic point and the motive source of its generation, this is the life of the times and its objective demand.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blematic nature also has an era dimens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be detached and can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truly restor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life of the times, the problem oriented realistic theory construction needs the researchers to make clear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times. From a certain academic standpoint, we must establish and construct a practical spiri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life of the times, and we must also find a way into reality. The theoretical attitude mai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why to engage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why to regard theoretical research as one's career in one's life, which involves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path mainly solves how to carry ou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how to do the career in life, and how to d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path includes the observation, experience and analysis of the life of the times and its problems. There are two aspects of kung-fu: cogni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ory outside, and the creation of ideas, both of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研究”(项目编号:10BZW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高校文艺理论教师进修班[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1期

2 齐文华;;对话与交流:迎接新世纪的黎明——“走向21世纪:中外文化文艺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走向世界;1995年05期

3 存之;提纲挈领[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王元骧;关于文艺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03期

5 童庆炳;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文价值取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章忠民;历史的本性与解读——谈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程金城;支克坚教授与中国现代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J];社科纵横;1993年04期

8 蓝蔚;深化理论研究 提高评论品格 促进创作繁荣[J];文艺研究;1997年05期

9 刘士林;静安词中的学术与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黄声波;历史理性与人文情怀的双重张力——新时期官场文学略论[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兰;;原始儒学价值体系的历史理性与现代价值[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章亚昕;;消解:郭沫若的文化宿命[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张蔚飞;;如何破解这道两难题?——从詹晓东的不幸遭遇看舆论监督的艰难[A];思考的相机——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陈光亚;;序[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影;陈利珍;吴惠娟;;5367例心理危机热线来电问题性别差异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周锡宁;姚利;王理中;;药物化妆品的市场及其发展前景[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连芬;;宗教启示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艾丰;;门外汉谈新闻摄影[A];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材料汇编[C];1990年

10 苏保伟;;“一部两制”寻突破 市场运作求发展 宁夏日报创办《时代聚焦》新闻摄影周刊促报纸图片运用的认识和体会[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突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2 林元锋;寻找历史理性[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李玲;实证精神与历史理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周新民;注重人物塑造的历史理性[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王文勇;找准问题性报道的结合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彭万华;从传染病的历史理性看待SARS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何祖健;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聚焦[N];人民日报;2003年

9 安徽铜陵有色报社 王红平;浅谈企业报的问题性报道[N];安徽经济报;2008年

10 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王伟国 整理 苏墨;物质与精神的和谐[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思运;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惠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铁凝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4 胡景敏;现代知识者的忧思之旅[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5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6 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D];复旦大学;2003年

7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继霞;百年回族文学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华荣;色·宝音尼木和《文学入门》之文学体裁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杨子飞;反启蒙运动的启蒙—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辉;价值错置与精神残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崔莉;曹禺戏剧中的自然精神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云智;孟子历史观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曹欢荣;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D];华侨大学;2002年

5 许娅丽;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武晶晶;问题性水平思想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晓军;从李锐小说中的“知识者”形象看其对“启蒙”的反思[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逢春;反抗与坚守——阎连科小说的精神世界[D];扬州大学;2009年

9 海欢;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晴;高中生母子人格与母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2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32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1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