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生态的和谐之美——生态视域中的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文学之比较
本文选题:东方生态 切入点:和谐之美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文学是东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个拥有诸多共同之处的"传奇",他们文学之中所显示出的生态文学的倾向使其作品充满了东方式的诗意之美和哲理之美,更在其各自的文学世界中展开了对于东方生态的和谐之美的追求,"湘西世界"与"伊豆汤岛"成为他们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与"吸收自然"的自然生境与文学生境的经典结合。
[Abstract]:Shen Congwen and Kawabata Kangcheng's literature are two "legends" in the history of oriental modern literature which have many common points. The tendency of ecological literature in their literature makes his works full of the poetic beauty and the philosophical beauty of the eastern style. Moreover, in their respective literary world, the pursuit of the harmonious beauty of the oriental ecology has been launched, and "Xiangxi World" and "Yidou Tang Island" have become the natural habitat and literature of their pursuit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and "absorption of nature". The classic combination of habitat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分类号】:I106;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方维保;乡土乌托邦的破毁与重建──读解《边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刘进才;京派小说还乡叙事的文化内涵及美学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杨静;;《边城》:一颗无需雕磨的珠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邓晓东;;生命的狂欢——沈从文的《柏子》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原丽敏;;功用与审美——论梁启超与王国维之文艺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周琳琳;;沈从文笔下都市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潘君茹;;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叙事模式——重读经典文学《边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王爱军;;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贺志朴,霍艳霞;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思想的逻辑发展[J];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丁海彬;耿宁;;由《哈姆雷特》的王位纷争小窥兄终弟及的伦理沿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今泉秀人;陈薇;;“乡下人”究竟指什么——沈从文和民族意识[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谭人中;;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建构(之四)——简论管理学规律、文化之理论关系[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西军;关于上海市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同;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冉;灵魂的叩问与救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彭建伟;古典园林的生态美学意韵及其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8 滕虹;论沈从文作品的地域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晓品;论沈从文笔下的男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亚丽;沈从文建国初期心灵世界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志民;论旅游的和谐之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李丽洁;和谐之美[J];散文诗;2004年20期
3 荆成;心性和谐之美与天道和谐之美──考察程朱学派美学思想的核心维度[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4 荆成;心性和谐之美与天道和谐之美──考察程朱学派美学思想的核心维度[J];学术探索;1996年04期
5 端廷;找回失落的和谐之美——刘文进《少女系列》油画解读[J];美术观察;1996年11期
6 薛秀梅;灵魂之歌与和谐之美——《平凡的世界》小悟[J];呼兰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7 张志安;和谐之美──戴荣华的瓷画艺术[J];陶瓷工程;1996年03期
8 黄爱欢;;音乐艺术的和谐之美与社会发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2期
9 王东方;;略论合唱艺术的和谐之美[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海川;;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铁楠;应欣;;萦绕都市的纯粹与斑斓——有关北京“公园环”郊野自然生境营造的探讨与实践[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2 范霄鹏;;民居建筑的三重建构脉络——西藏高原乡土聚落的生境[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3 黄修梅;郝丽珍;王萍;刘杰才;赵清岩;霍秀文;李晓靖;胡宁宝;;沙芥传粉生物学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金杏宝;周保春;秦祥X;崔志兴;夏建宏;司强;刘漫萍;;上海江湾机场的生物多样性[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丛培昊;郑光美;邓文洪;;山地常绿阔叶林生境中红腹角雉巢址选择的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潘文石;;明智的伦理抉择——是安全穿越生存瓶颈的唯一指南[A];北京论坛(2010)主旨报告[C];2010年
7 江帆;;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黄义雄;;福建滨海地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刍议[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姚凌云;赵兵;袁晓凡;王晓东;;珍稀濒危天山雪莲资源的开发利用[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宋杰;史功伟;高奔;刘金萍;陈敏;王宝山;;盐地碱蓬对不同盐渍生境的适应性[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锐 刘浪;宏观调控 和谐之美[N];重庆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管 斌;一座城市的和谐之美[N];经济日报;2004年
3 本刊通讯员 赵鹏飞;教育——成就和谐之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葛劲松;向海:和谐之美[N];中国集邮报;2005年
5 管筱明;自然杰作 和谐之美[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本报通讯员 张哲彬、张红梅 本报记者 史文通;以人为本绘和谐之美[N];河北日报;2005年
7 金杏宝(上海市科技馆副馆长、研究员);让城市回归自然[N];文汇报;2003年
8 肖俊宏 本报记者 范炬炜;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之美[N];解放军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邓隆飞 实习记者 陈瑞红;水布垭———在高坝上创造和谐之美[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喻晚薇;张力之美与和谐之美[N];文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浦铜良;巴丹吉林沙漠沙丘芦苇特有的一小分子溶质及其对逆境胁迫的适应意义[D];兰州大学;2000年
2 孔德明;造物的和谐[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权威;和谐之美[D];苏州大学;2009年
2 滕锐;传统旋涡纹饰“中和”造型思想探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金星;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圃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4 邹晓燕;石荠傜属六种植物生态分化的化学计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黄修梅;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传粉生物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磊;实现城市生态连续的桥梁[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邵媛媛;岫岩“烧香”仪式的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龚丽娟;和谐·诗意·虚无[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9 马欣;干扰对红松阔叶混交林下夏季百合科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戚剑玲;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34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3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