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娱乐文化与文学的娱乐化

发布时间:2018-03-20 21:46

  本文选题:娱乐化 切入点:文学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学娱乐化的最高境界是"娱心",娱身与娱情则在其次。娱心就需要从外在的物质追求转向内在的精神享受,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以文学帮助人生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无往而非乐"的境界,力争将痛苦化为欢乐,单调变成丰富,乏味变成有趣,始终送给人民欢乐、愉快、阳光与笑声,实现人的更加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Abstract]:The highest level of literary entertainment is to "entertain the heart", and the second is to entertain the body and the entertainment. To entertain the mind, one needs to change from the external material pursuit to the inner spiritual enjoyment, and to do what one loves in a state of gladness. With literature to help life enter the realm of "never exceeding the moment from the heart" and "no desire but no joy", striving to turn pain into joy, monotony into abundance, boredom into fun, and always giving the people joy, joy, sunshine and laughter, To achieve a more human nature of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promot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政,杨正群,刘英;休谟因果联系的人性论基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徐孝霞;道德情感教育中的“同情”与“移情”[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陈鹂;游戏·生存——冯小刚贺岁片的喜剧特色及文化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曾耀农;论影视的审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李胜清;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茅芽;“脏话”的意义——王立纯小说《甜菜进行曲》的语言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公善;;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马天俊;近代哲学真理论的缺陷与困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2期

10 周玲,李永海;论休谟问题的逻辑解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6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4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贾媛媛;认识活动中的审美根基及其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永霞;;世界是可读的——从文学活动的构成读世界[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尹小勇;;读图与挪用的娱乐化[J];美术大观;2011年07期

3 曾军;;构筑中西文论的对话平台——评杨立民的《文学活动的多维阐释》[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4 罗宏;;对文学原理教材中之创作论阐释的思考——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杜渐;战宇婷;;文学——人类情感的符号[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6 马丽娜;;再论主体性文艺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任桂燕;;阅读与文学接受理论初探[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8 金永兵;;范畴研究:文学理论科学性的一种建构策略[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9 李新亮;;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阅读差异[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孙桂芝;;论文学本质的情感体验维度——从文学本质两次争论说起[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俊杰;;试论文艺创作的历史文化责任感[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付晓东;;“不靠谱青年”的趣味转向——谈70一代精神症候特征的艺术呈现[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王朝元;;多维视域下的文学本质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唐邈芳;;文学“是话语蕴藉中的意识形态”吗?——对一种文学定义的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郑国铨;;论文学的价值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7 张卫霞;;文学:多因素有机统一的社会性创造活动[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马至融;;历史在坚定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10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万顺;群众性文学活动的定位[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刘忠;娱乐化与文学精神[N];文艺报;2005年

3 刘忠;娱乐化与文学精神[N];学习时报;2006年

4 丁莉丽;娱乐化时代的批评困境[N];文艺报;2007年

5 潘凤亮;从相声大师马季背影反观当下娱乐之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甘霖;“深圳元素”成引人亮点[N];深圳特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健;文学制度取决于社会制度[N];南方周末;2007年

8 胡鹏林;文学祛魅的反思性批判[N];文艺报;2006年

9 赖大仁;文艺的大众娱乐价值观[N];文艺报;2007年

10 孙伟科;促进文艺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4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5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夏秀;原型理论与文学活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珍;论文学活动中的焦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芹芹;文学传播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莉;试论消费时代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于伟;大众媒体与文艺娱乐化倾向[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陈莹;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6 萨如拉;文学艺术的模糊性—探究接受差异的形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李桦;文学的数字化生存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菲菲;中国当代社会条件下文学消费状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巍;文学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40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40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9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