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
本文选题:构建 切入点:身份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身份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这些女性形象对本土文化身份又起到了塑造作用。中国内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文学翻译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就清晰地反映了这种互动关系。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image ident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mainly depends o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hese female images play a role in shaping the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The representative female imag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mainland China from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o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clearly reflect thi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基金】: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YQ08shy01)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宁;现代性、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构[J];文艺研究;2002年06期
2 高玉;中国现代文学史“新文学”本位观批判[J];文艺研究;2003年05期
3 杨莉馨;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双重落差与文化学分析[J];文艺研究;2003年06期
4 王绯;女性批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J];文艺研究;2003年06期
5 王友贵;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郑鸿芹;余汉英;;从操控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受控对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钟文;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对比[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王达敏;《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金大伟;;从抗争绝望走向孤独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吴凡;;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杨理治;张冉;;对“人”的坚守——浅析周作人的艺术追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杨高强;;突围生命:《故事新编》与鲁迅的晚期小说创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钢;;论萧红与迟子建的乡土追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陶德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巴蜀作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魏洪丘;;“独语体”朦胧散文的独特创造——略论何其芳的《画梦录》[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陶永莉;;《蜀山剑侠传》研究史略述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张月亭;;《德伯家的苔丝》中叙述视野的由“小”变“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修己;拐弯道上的思考──20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点感想[J];文学评论;1999年06期
2 王富仁;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问题的几点思考[J];文学评论;2000年05期
3 王富仁;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02期
4 黄修己;;现代旧体诗词应入文学史说[J];粤海风;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红珊;;论郭沫若文化身份的嬗变——从《女神》到《屈原》[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唐洁;;颠覆与重塑——汤亭亭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胡学卉;杜丽霞;;在象征世界里构建文化身份——论《女勇士》中象征物象的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魏红珊;;论郭沫若身份认同及其演变[J];郭沫若学刊;2007年02期
5 林丹娅;;华文世界的言说:女性身份与形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胡春梅;;从守望到寻根——论《金山》中的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7 黄薇澈;;荒野中的缪斯——论杜拉斯及其文本人物的边缘性[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主题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谢亮;;华裔女性的身份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喜福会》中女性形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10 马丽莉;;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女性文化身份[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青山;张旭;张海池;;企业融合构建事故预警机制初探[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余宏;张萌;;上海市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平台构建[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滕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4 王勇;张华钢;;务实创新 兴利除弊 构建市县环境监察新体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纪建悦;张志亮;郭春静;;构建塔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探讨[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吕风梅;;关于烟草企业构建内部和谐的思考[A];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翅勤;田亚平;;和谐旅游与和谐旅游城市的构建[A];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C];2007年
8 王军华;;探讨节约新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9 屠明星;;构建和谐企业 促进烟草发展[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亚玲;;关于构建公共图书馆四级结构体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 洁;让女性形象在荧屏绽放真善美[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周晔 林林;谁是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0年
3 温亚军 邓晖;教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陆敏;浅谈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反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龚静;她们,“有意味的”世纪形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王世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取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罗韵娟 谢钰婷;网络女性频道的内容分析与解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文红霞;徘徊在觉醒与迷惘之间[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乔虹;中国女性形象教育工程第二阶段活动启动[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仁怀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祁小平;浅议电视节目在女性形象重构中的偏颇[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巍;“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曾静;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董世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津燕;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秩序构建[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杨禅中;中医医院品牌文化构建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军芳;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美珍;女性的冲决樊篱[D];四川大学;2003年
3 刘遥;伦理困境与自由危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峤;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角度论“翻译等值”[D];安徽大学;2004年
5 姚海燕;非自主的存在: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燕媚;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跨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艾洪磊;曹禺、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许黎丽;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9 金润净;当代中国银幕中的女性形象与性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琳;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42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4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