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的愿景和文学想象的未来
本文选题:索罗金 切入点:小说 出处:《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生态批评不断否定和超越以往的批评模式和认知阈限,环境批评这一批评理念随之兴起,而且更加深入到文学想象的生态、文化和社会蕴涵等层面,并努力在理论与实践、地方意识的生态建构及环境正义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期重新估价文学想象的生态、文化乃至社会价值。这既可以丰富文本内涵和批评范式,拓展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也有利于促进生态危机的消解与和谐生态的出现。
[Abstract]:As ecological criticism continues to deny and transcend the previous critical models and cognitive thresholds, the critical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criticism rises, and goes deeper into the ecolog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strives to b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re-evaluate the ecological, cultural and even social values of literary imaginati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of local consciousness can enrich the connotation and critical paradigm of the text and expand the academic horizon of literary research.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resolution of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emergence of harmonious ecolog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丽巧;;小说的细节描写探微[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 曹燕;;环境对人物塑造的作用[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3 孙蕾;;中西小说中体现的文化差异——比较《魔戒》和《西游记》[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4 彭东丽;;诗歌意境与小说意境异同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5 周丽娣;;浅探小说中的声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6 姚怡婷;;“意象背后的心理真实”——鲁迅、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7 邹承辉;;对普通人物不同视角的共同关注——沈从文与卡夫卡小说的比较解读[J];山花;2011年16期
8 战雪雷;;图像增殖背后的商业逻辑[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9 洪兆惠;;艺术作为一种信仰[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10 余小蕊;;《呼啸山庄》与《故事新编-铸剑》复仇主题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建;;小说:叙述的“距离”控制[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小芳;;小说辞章理论与实践的巧妙融合——读祝敏青《小说辞章学》感悟[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王峰;;小说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文薇;;启蒙与催化——论新时期对西方叙事学的引进[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赵云来;封正斌;;把人文精神溶化到文学写作中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曲春景;;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许雨浓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毓璜;小说走向和走向小说[N];文艺报;2005年
2 黄开发;“短信小说”的里里外外[N];北京日报;2004年
3 叶炜;2005年,,你还读小说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谢迪南;三地纯情小说大比拼[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陆梅;小说丛书名扮“秀”[N];文学报;2003年
6 杨志芳;小说,靠什么走进市场?[N];安徽日报;2004年
7 李清;大做白日梦 玄幻小说还能火多久?[N];江淮时报;2005年
8 参加者 李敬泽 徐坤 红柯 谢挺 荆歌 雪漠 孙惠芬 潘灵 金瓯 北北;小说的可能性与写作者的危机感[N];文学报;2003年
9 樊星;文学会消亡吗[N];湖北日报;2004年
10 张永禄;“80后”写作的五副面孔[N];文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佳;影像时代的小说图景[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红梅;池莉与梁贵子小说中“烦恼”主题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5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讽刺艺术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4 连桂华;小说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蓉;译家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周克平;文本的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葛秀丽;小说的虚构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静;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9 汪溢;从翻译美学角度探讨小说翻译中对话美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杨斌;从文体学角度对小说引语翻译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643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4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