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闻一多诗歌之英文翻译
本文选题:闻一多 切入点:诗歌 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12期
【摘要】:内容闻一多因其早得盛名、终以壮死,在海内外都极受重视,故其诗之被英译者良多,且有些作品被反复翻译。本文对这一比较复杂的历史状况做了梳理,并对Ho Yung,Hsu Kai-yu和Tao Tao Saunders等贡献较大具有代表性的译作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Abstract]:The content Wen Yiduo because of its early fame, eventually died of strong, at home and abroad are highly valued, so many of his poems by English translators, and some of the works have been repeatedly translated. This paper makes a combing of this relatively complex historical situation. The typical translations of Ho Yungsu Hsu Kai-yu and Tao Tao Saunders are analyzed and reviewed.
【作者单位】: 中国现代文学馆;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兵;闻一多艺术思想之理论探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张新;朱光潜闻一多与诗歌的原型批评[J];中州学刊;1987年04期
3 寇轶中;闻一多论译诗[J];运城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寇轶中;闻一多论译诗[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邹建军,龙泉明;诗的表达策略:“在表现与隐藏之间”[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高小康;诗话与古典诗歌的语境——中国古代诗话的现代阐释[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7 漆捷;;意会知识的语境分析——以诗歌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翁羽,顾泉林;从中国诗论的“入出”说看诗歌翻译[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邹立志;诗歌能挣脱语法的桎梏吗[J];修辞学习;1998年01期
10 张觉;移花接木——诗歌鉴赏方法之一[J];阅读与写作;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王先霈;;资本主义生产同艺术和诗歌的敌对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洛地;;诗乐关系之我见[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姜欣;姜怡;;刍议典籍诗歌译作与原作思想风格的协调与整合——从陆羽的茶诗《六羡歌》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冯颖钦;;汉英重叠诗法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韦启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8 张跃军;;从《比萨诗章》中汉字的使用看其对中国文化的表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光林;;试论诗歌创作中的意象手法[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10 赵云来;封正斌;;把人文精神溶化到文学写作中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潞潞;怀乡病与诗人的阵痛[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叶玉琳;不要忘记诗歌的姓[N];福建日报;2001年
3 沈庆利;诗歌:永恒的诱惑[N];中国审计报;2001年
4 黄志浩;诗歌“青绿”意象溯源[N];文艺报;2005年
5 钱志富;诗的音乐意境[N];文艺报;2005年
6 ;我们的孩子还需要读诗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余向阳;拾起诗歌的亮丽与尊严[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鲍昌宝;21世纪的新诗:走出语言的迷宫[N];文艺报;2004年
9 于坚;我谈散文[N];云南日报;2004年
10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明敏;阿拉伯阿拔斯“苦行诗”及其与中国唐宋“出家诗”之比较[D];北京外国语学院;199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红梅;太阳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小艳;托马斯·哈代与徐志摩的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孙创业;试论诗歌语言与小说语言的区别[D];山东大学;2008年
4 冯玉娟;[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玮;浅谈诗歌与自然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何瑛;诗歌意象翻译的移植和改写[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施叶丽;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4年
8 徐艳萍;分析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江久文;诗歌的符号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汪铭;诗歌翻译的风格再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8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7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