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新媒体时代的艺术认知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3-28 22:02

  本文选题:新媒体艺术 切入点:认知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5期


【摘要】:对于新媒体艺术,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艺术认知,强调"复位自身",二是艺术创新,强调语言实验。
[Abstract]:There are two important points in the art of new media: one is art cognition, emphasis on "reset itself", two is art innovation, and language experiment is emphasized.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邱志杰;后感性的缘起和任务[J];美苑;2001年05期

2 D.安德鲁;电影理论中被忽视的现象学传统[J];世界电影;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惠;旧识与新知——谈隐喻的词语创新功能[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姜列思;浅谈新媒体艺术与艺术改革[J];艺术研究;2003年01期

3 彭长征;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缺乏创新——兼谈文化与教育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汪国芳;浅谈英语创新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范yN伟;浅谈英语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张丽萍;英语教学创新尝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高琳;解读当代新媒体艺术[J];美与时代;2004年03期

8 徐志宏;论创新与文化的辩证关系[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9 辛斌,马涛;语用·认知·对比·创新——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论文综述[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10 王长义;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使命[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束金星;;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符振德;孙守迁;;图解思考与产品设计[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陈芬;;话题作文的创新[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仇恒喜;何爱华;;嘉兴市培育创业主体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明兆;;试论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创新[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詹伟;何春来;;科技学术期刊办刊思路的探讨[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7 宋圭武;;中国问题之我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雪;;新时期中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及思考[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郭秀珍;;知识经济与管理会计创新[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李桂芝;陶卉;;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创新[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金友;希望在于创新[N];发展导报;2002年

2 依览;新媒体艺术——对现实的近距离还原[N];江西日报;2004年

3 新华社记者 孙杰 刘刚;让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本报记者 郑立华;新媒体艺术:用技术玩耍艺术[N];中国商报;2004年

5 李琨 (博士);创新需要体制支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记者 魏峰;完善 创新 提高[N];学习时报;2000年

7 祝作利;在创新中实施“十五”计划[N];陕西日报;2001年

8 罗明;创新对企业的作用[N];江西日报;2000年

9 夏海 金晓春;创新:小亦可为[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胡冠平 藏铯 市报道组 王迪;创新:周巷之魂[N];浙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红;论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D];苏州大学;2004年

2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马世兵;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6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廉高波;中国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变迁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5年

8 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及其创新[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2 彭江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向玲玲;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厦门大学;2006年

4 仇钧;中国新媒体艺术与专业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詹孝慈;初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尹冬青;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D];山西大学;2005年

7 张虹然;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涛;国有运输企业激励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李永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谷亚东;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8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78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