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诗书画一体之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11:48

  本文选题:诗书画一体 切入点:成因 出处:《东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 诗歌、书法对绘画的融入是中国绘画特有的一种现象,它集几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民族特点。本文侧重系统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的诗书画一体艺术的理论研究,从艺术学、哲学、社会历史、美学的背景上,对诗书画一体艺术的成因、形成过程及美学特色进行探讨。文章认为,诗书画一体艺术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基础,书画的同源关系及其在线条表现、笔墨技法和物质材料等创作上的共性是书法得以融入绘画的重要原因,诗画在表现对象及审美追求上的共同点是诗歌融入绘画的基础,中国民族思维方式、传统哲学思想观念以及古代社会教育考试等制度的特点也为诗书画融合准备了主体条件;诗书画一体艺术是经历了实践上的自发融合、理论倡导下的自觉融合和普及发展等几个阶段,绘画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无疑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动力;从诗歌、书法融入绘画给融合体带来的影响看,不仅其审美空间和主题表现等内在因素得到了拓展与深化,而且画面的疏密、繁简、平衡等也有了更灵活的构图手段。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现象,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与继承发展中国画艺术,有助于对诗书画一体艺术的理论探讨,而且对诗书画一体艺术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poetry and calligraphy into painting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Chinese painting. It combines several artistic forms and embodies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one-body art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From the background of art, philosophy, social history and aesthetic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auses, forming proces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e-body art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one-body art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s a deep foundation, and the homology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its generality in the creation of lines, strokes and ink techniques and material materials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calligraphy to be integrated into painting.The common features of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he object of expression and aesthetic pursuit are the basis of poetry integration into pain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ational thinking mod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the ancient soci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also prepare the main condi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The art of one body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s gone through several stages, such as spontaneous integration in practice, conscious integ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advocated by theor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i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s undoubtedly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its continuous development.The influence of calligraphy on painting has not only expanded and deepened the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aesthetic space and theme expression, but also has a more flexible composition means of picture density, complexity, balance and so on.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artistic phenomen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hich is not only helpful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develop the art of Chinese painting, but also helpful to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the one-body art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Moreove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art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0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雁;对比:戏剧艺术审美特征的重要手段[J];戏剧文学;2005年04期

2 韩晓光;;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马凌燕;;影像艺术的概念范畴与审美特征[J];艺术百家;2006年02期

4 来玉英;;浅论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别材、别趣”说[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5 王小荣;牛景丽;;论婉约词的艺术审美特征[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罗江峰;;论舟山渔民画的审美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徐筱虹;;论20世纪西方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8 赖丹;;灯彩龙舞的审美特征[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11期

9 吴松山;侯丽;;谈悲剧人物[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2期

10 周建平;;试论电视文化的审美特征[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英;;二十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刘同为;花家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体现[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邱国鹏;李勋祥;;融合与嬗变: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建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宗元;;论楚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7 苏保华;;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8 王湘桂;庄金水;;企业文化的审美思考—崇高、和谐,优秀企业文化的审美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胡芝风;;看梅花奖演员的表演 谈中国戏曲表演审美特征 评陈霖苍、黄孝慈、沈铁梅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10 胡兴林;;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塞县王家湾中心学校 郭世杰;“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N];延安日报;2011年

2 纪太年;喻继高作品的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文科;节奏感,,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4 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秘书长 苏旅;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下)[N];美术报;2006年

5 湖南省吉首经济贸易学校 罗莎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审美特征简论[N];中国体育报;2002年

6 何杰;音乐剧的三大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苏旅;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N];广西日报;2007年

8 查洪武;情真艺新 乡音袅袅[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南京大学中文系 张光芒 吕小焕;先锋文艺:一种关于“丑”的意味[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河南省书画院 刘丽娟;浅论花鸟画艺术的审美特征[N];商丘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杨新刚;经济理性主义与90年代新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昌忠;综合性视野中的1990年代诗歌写作[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雅琼;在温和与固执之间[D];兰州大学;2008年

2 秦红梅;宋代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D];山西大学;2007年

3 张静;城市特色景观的公众审美判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燕;张抗抗创作论[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杨媚;《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解读[D];暨南大学;2006年

6 潘娣;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特征[D];郑州大学;2007年

7 潘红艳;论电视散文的审美价值及传播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刚;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及审美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熊露霞;传统京剧音乐的审美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10 卢志娟;“现代”审美世界中的心灵“独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26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26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