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语境下艺术学与美学“分合之争”的反思——以宗白华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2 16:31

  本文选题:艺术学 + 美学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在20世纪现代中国文化—政治语境下,艺术学与美学这两个学科先后经历了绞缠、独立、再融合到再分离的复杂嬗变历程。从现代中国人文学术史看,宗白华先生无疑是百年艺术学与美学"分合之争"的见证人、参与者和实践者,他所建构的"宗白华范式"不仅意味着20世纪中国艺术学与美学两个学科在理论与方法上所达到的高度,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现代艺术学学科发展进程中的不成熟和停滞状态。宗氏在早期坚持艺术学相对于美学的基本独立地位,到后期又用美学完全取代艺术学,这既有具体的历史—政治原因,也与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艺术学和美学逐渐融合的趋势相同步。考察这两个学科百年分合演化的历史,可以鉴往知来并自觉建构新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two disciplines, art and aesthetics, have undergone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process of twisting, independence, and integration into re-separation.Judging from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humanities, Mr. Zong Baihua is undoubtedly a witness, participant and practitioner of a century of art and aesthetics.Zong Baihua's paradigm not only means the height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hinese art and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but also reflects the immature and stagnant state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art.Zong insisted on the basic independent position of art relative to aesthetic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n replaced art with aesthetics in the later period, which has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reasons.It is also synchronized with the trend of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western art and aesthetics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20 th century.By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the two disciplines' evolution in a hundred years, we can discern and consciously construct a new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art.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2FYS012)
【分类号】:J01-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恩寰;艺术学与美学的学科分界——就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走向独立的历程去考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泽鸿;;“德国经验”与“中国问题”——宗白华与现代中国艺术学演进之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12期

3 郝怀明;周扬与大学文科教材选编[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4期

4 阎国忠;美学、艺术学的学科定位问题[J];文艺研究;1999年04期

5 周红;;新发现的一组宗白华佚文[J];新文学史料;2007年03期

6 张泽鸿;;宗白华为何没有写成《中国美学史》[J];寻根;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泽鸿;;方东美与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之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罗筠筠;;写实 传神 妙悟——宗白华先生治学三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葛永波;;宗白华美学的文化理想及其哲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汪炳璋;;从“深沉雄大”至“雍容典雅”之桥——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物艺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姜涛;;解剖室中的人格想象:对郭沫若早期诗人形象的扩展性考察(初稿)[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彭修银;陈云梅;;东西互动——东方美学研究的文化环境[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8 张荣翼;;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9 于,

本文编号:1740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40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