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外文学中两类儿童形象比较

发布时间:2018-04-12 20:26

  本文选题:贫苦儿童形象 + 痛苦儿童形象 ; 参考:《辽宁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而苦难儿童形象更是体现了作者别样的用意,更值得深入探讨。痛苦也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永恒的话题,苦难的形象总会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痛苦会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存在于精神层面,本文以中外现当代文学中的物质贫苦儿童形象和精神痛苦儿童形象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类儿童形象分别进行研究,物质贫苦儿童形象较多地出现在社会动荡时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逐渐丰富后,精神痛苦儿童形象开始出现在文学的世界中。 本文着眼于物质贫苦儿童形象和精神痛苦儿童形象这两类儿童的形象,围绕这两类儿童的形象的如下三个方面,一、诞生与定义,二、形象特点与比较分析,三、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与深层分析,对这两类儿童形象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章,主要介绍这两类儿童形象的定义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第二章,分别对这两类儿童形象进行总结,并对中外每一类儿童形象比较异同,进行文化分析。第三章,对作品的儿童叙事视角进行分析。 本文所选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儿童视角进行描写的,通过对儿童视角的分析,能够更有利于形象的研究和作品的解读。 现代文学中的这两类儿童形象以其悲苦、孤独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构成了文学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Abstract]:The image of children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contains the author's creative intention and reflects certain social reality.And the image of suffering children reflects the author's other intention, more worthy of in-depth discussion.Suffering has always been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image of suffering always leaves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on readers.Suffering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material level, but also in the spiritual level. This paper takes the images of the material poor children and the spiritual suffering children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tudies the two kinds of children images separately.The image of material poor children appear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unres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enrichment of material conditions, the image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 distres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age of the material poor children and the image of the mentally suffering children, and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of the image of these two kinds of children: first, birth and definition; second,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rd,The narrative strategy and deep analysis of children's perspective,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se two kinds of children's images.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child imag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literary works.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wo kinds of children's image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ach kind of children's images at home and abroad.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hildren's narrative perspective.The literary works selected in this paper are all describ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s perspective, it can be more beneficial to the study of image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ks.These two kinds of images of children in modern literature, with their sad and lonely images, have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s and constitute a beautiful landscape in literature.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小芳;程丽蓉;;王安忆小说中的童年意象[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维智;余华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分析[J];语文学刊;2005年09期

3 班业新;;论余华小说中的儿童形象[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董慧;;论迟子建小说的儿童视角[J];作家;2011年10期

5 廖敏;;童眸中的世界——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儿童视角[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5期

6 刘书勤;天真的看 深邃的思——莫言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J];理论月刊;2005年11期

7 范晓红;;狄更斯的儿童情结及其笔下的儿童形象剖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0期

8 吕沙东;李务专;;试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儿童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媛媛;狄更斯的童年情结[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10 史晓婧;;论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叙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继芳;;普拉东诺夫《七月的雷雨》中的儿童形象解读[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书明;;说说形象[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3 杜成宪;;从儿童歌谣游戏和绘画透视中国传统儿童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何换生;王达敏;;论余华小说的少儿形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吴海超;;论《长袜子皮皮》中的快乐原则[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庆平;麻丽丽;;低卷入水平下广告源对儿童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袁楠;;呼唤不朽:张乐平与三毛[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8 戚万凯;;科普儿歌浅谈[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莉;报纸图片中儿童形象运用的几点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熙涵;再次以“儿童视角”叙事[N];文汇报;2003年

3 樊发稼;《秋天的故事》摆正了儿童视角[N];文艺报;2001年

4 曾庆江;儿童影片:多一些儿童视角[N];文艺报;2003年

5 实习记者 张燕;《对岸的战争》:以儿童视角真实反映战争[N];中国电影报;2007年

6 穆青;别被广告牵着走[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王飞;别具一格的儿童形象[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王泉根;儿童,惟有本色最可爱[N];光明日报;2007年

9 赵雪梅;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巧妙融合的典范[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黄禾 吕晓娟;自强少年现真情[N];中国电影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黎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文玲;精神探索,苦难展示与被动化存在[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5 陈榕;成人审视的牺牲品[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6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卫青;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D];四川大学;2004年

8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胡树毅;中国现当代小说病态人物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中外文学中两类儿童形象比较[D];辽宁大学;2011年

2 杜程霖;艺术的童眸[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美珍;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嬗变[D];华侨大学;2011年

4 张琰;论儿童的“发现”与二十年代中国新诗[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卫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武多利;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儿童视角[D];暨南大学;2011年

7 于娜;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筱;浅谈儿童形象在当代影像中的符号化现象[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李瑞婷;儿童视角的运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陆韵;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儿童形象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1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41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