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蒋天佐的译作谈翻译文本的互文性

发布时间:2018-04-15 20:04

  本文选题:互文性理论 + 蒋天佐 ; 参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摘要】:互文性理论的出现,对文学翻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蒋天佐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翻译家,通过他的译作《荒野的呼唤》的翻译实践及其相关言说可以看出,译作与原作之间是有互文性的;译作与原作的文本群之间也是有互文性的;再与胡春兰的译本对话,还可以看出,译作与译作之间既有互文性,又有互异性;而互异性也是互文性的表现形式。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has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iterary translation.Jiang Tianzuo is a famous literary theorist and translator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his translation the call of the Wild and its related words, we can see that there is an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al.There is also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al text group, and the dialogue with Hu Chunlan's translation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both intertextuality and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translated works and the original works, and the intertextuality is also the manifest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6;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明;文本间的对话与互涉——浅谈互文性与翻译之关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亚东;李春华;;互文性:语言与历史维度中的文学批评[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刘琦;互文性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3 焦亚东;;互文性理论与钱锺书的意义阐释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赵宪章;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尹衍桐;从互文性看翻译与创作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6 顾毅;从语篇互文角度看原作与译作间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7 王列耀,孔祥伟;“重写”记忆中“情爱的中国”——印尼土生华人文学中的一种流行叙述[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高翔;时空视阈的学术影响力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王向峰;间性理论的原生态——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符传丰;老舍短篇小说论[D];复旦大学;2007年

6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刘进;“权威”与“经验”之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洪雪花;意象主义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回返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娟;互文性视角下的《蝇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龙江华;互文性与新闻英语语篇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粉英;世纪末的感受、世纪末的景象—试谈《李尔王》的艺术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小莉;试论《寒冬夜行人》多元混杂的文本形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海霞;规范性法律语篇中互文符号的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王巧宁;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婷婷;再现译者决策过程[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李红绿;互文性与广告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宋学清;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廉莲;英语非文学书面语篇对话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2 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1期

3 陈维昭;《儒林外史》的互文、戏拟和反讽[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6期

4 舒奇志,杨华;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5 舒奇志;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风格[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罗杰鹦;布鲁姆的“互文性”和《曼斯菲尔德公园》[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程锡麟;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批评理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04期

8 陈维昭;索隐派红学与互文性理论[J];红楼梦学刊;2001年02期

9 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国外文学;2001年04期

10 徐学;“秘响旁通”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兼谈对比较文学认识论的意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林侠;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丽英;互文符号翻译方法探析——兼评韦利《论语》英译本[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郑杰;历史进程理论:爱,责任和宽恕的重新确立——对托尼·库什勒的剧作《天使在美国》的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4 陈欣;论互文性在《洛丽塔》中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5 龙江华;互文性与新闻英语语篇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薛冰莲;透视阿特伍德小说《预言夫人》中的互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扬;文本的互文性批评[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娟;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变异文体翻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青;互文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巧宁;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55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55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e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