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虚构文学的游戏与超游戏性

发布时间:2018-04-16 07:53

  本文选题:文学虚构 + 游戏性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摘要】:文学虚构具有游戏性质,这是文学的诗性本质决定的,因为文学虚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文学虚构的游戏性既体现在作者和读者的陶醉中,还表现在文本游戏中。游戏性其实就是娱乐性,强调了"非现实的虚拟性"。然而,文学虚构不仅具有游戏性,而且还具有超游戏性,因为它能突现人类精神,要追寻人生的意义。
[Abstract]:Literary fiction has the nature of play,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poetic nature of literature, because literary fiction is an inherent ability of human beings.The playfulness of literary fiction is embodied not only in the intoxication of the author and reader, but also in the text game.Gameplay, in fact, is entertaining, emphasizing "unrealistic virtuality".However, literary fiction is not only playful, but also super-game, because it can reveal the human spirit and pursue the meaning of life.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研计划项目“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虚构观”(项目号Y200906384)成果之一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2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余慧,钱才云;浅谈建筑空间的特性[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4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车晓勤;《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叙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向伟;论装饰艺术的空间自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8 高星海,,江丛林;舞蹈与相似[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郑元叶;生态事实、价值观与生态伦理规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及其出路问题[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艾莲;曾永成;;从对生活的“反映”到文艺创作的“产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彭江浩;;论梅里美小说中的伦理意识[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张艳洁;;现代广告创意的游戏化倾向[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进;对不确定性的召唤:关于批评阐释状态的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2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苏擘;柏拉图Vs.荷马——西方文明史上哲学与文学的第一次激烈对抗与融合[D];河北大学;2001年

4 曲圣琪;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的精神家园——叶广芩小说创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7 施炎坤;新概念作文与中学作文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周春林;艺术语言运思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林(更生);新时期福建历史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蔡恒剑;从形式观的变迁看文学概论教学及教科书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丽;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2 贺晓武;;虚构作品的文学伦理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贺晓武;;文学虚构的人类学根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贺晓武;;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韩云波;文学感受中的情性与智性[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6 张荣翼;论“文学虚构”的几层含义[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7 汪正龙;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虚构理论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8 周华山;;审美体验的转换:想像到图像[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9 余华;;网络和文学[J];作家;2000年05期

10 吴小丽;;对文学虚构含义的一种探讨[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文学:虚构与真实[N];解放日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3 高昌;自叙体:作家评传的新文体[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2 潘品丽;文化政治视域中的文学虚构[D];温州大学;2011年

3 葛秀丽;小说的虚构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梅;现实主义再阐释[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57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57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