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劳动”与“实践”——从二者的差异看艺术的本质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21 06:31

  本文选题:实践 + 劳动 ; 参考:《理论月刊》2009年09期


【摘要】:"实践"与"劳动"相比,增加了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等层面的内容。实践的对象,不但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领域。而劳动的对象只是自然界。但是,实践派美学作为我国文艺学、美学领域的主流理论,忽略了二者的区别。它从劳动的对象化理论出发,引出艺术的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这种自由是属于生产力领域的自由。其实,马克思的自由是指生产关系领域的自由,而不是指面对自然界的生产力的自由。艺术作为一种实践,所关注的对象是人自身,不是实践派美学所说的自然界。因而,艺术所追求的自由是人自身的自由,是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自由。
[Abstract]:Compared with labor, practice has added social histor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The objects of practice include not only nature, but also social fields. And the object of labor is only nature. However, as the mainstream theory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practical aesthetics igno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rom the theory of objectification of labor, it leads to the freedom of art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inevitability. This freedom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roductive forces. In fact, Marx's freedom refers to the freedom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not the freedom to face the productive forces of nature. Art, as a kind of practice, focuses on man itself, not on nature as described by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refore, the freedom pursued by art is the freedom of human being and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曲阜师范大学基金项目(XJ20074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吴慧平;书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程世波;重复叙事的意义——以民间童话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胡培培;屈原的悲剧意识与楚文化的内在关联[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8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6 郑菡;大俗之美——浅论聊斋俚曲的“俗而不俗”的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叶烨;论李渔的双重品格及其小说[D];湘潭大学;2002年

10 赵江南;论李渔的戏曲本位思想在剧本中的表现[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晨;;“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历史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董鹏;林娟;;运用艺术教育推动高职人文教育的发展[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罗一平;;“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前言[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王珍;;雅谷清泉可栖心[J];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11期

6 王建民;;主持人言[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7 黄苗子;;黄胄谈创作[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8期

8 王伟;;结合实践,综合研究——文艺心理学教学困境及出路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李银河;;生活应当是艺术品[J];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09期

10 柳森;马振庆;;国外色彩体系探析[J];华章;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敖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国内数字艺术学科发展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瑞铭根据录音整理;文学的方式[N];文学报;2002年

2 满兴远;直面当下人生,走向实践诗学[N];文艺报;2002年

3 许柏林;文艺批评的“中国化”与多流派[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征力;林语堂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3 邵然;蔡国强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1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81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