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审美“!艺术”还是艺术!——关于“跟着走”与回到“硬译”的几点思考
本文选题:审美判断 + 艺术化 ; 参考:《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摘要】:正去年深秋,我与赵毅衡、刘旭光等许多学界朋友在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见面。会上热烈的讨论,激发了兴致,也打开了思路。记得好像毅衡兄提出了一个话题,我也作了回应。当时相约,把谈的内容写下来,找一个地方发表。回到北京后,就像人生中许多的经验一样,过去的就过去了,只留下关于愉快经验的记忆。最近旭光一再催促,并寄来了一些文
[Abstract]:Late last fall, I met with Zhao Yiheng, Liu Xuguang and many other academic friends at an academic conference in Nanjing. The heated discussion at the meeting stimulated interest and opened up ideas. I remember that brother Yi Heng raised a topic, and I also responded. At that time, meet, write down the contents of the discussion, find a place to publish. Back in Beijing, like many experiences in life, the past is gone, leaving only memories of happy experiences. Recently, Xu Guang repeatedly urged, and sent some articl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兴涛;“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J];哲学动态;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刘锋杰;;论中国当代的创作个性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管才君;;论小说叙事话语节奏的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7 郝娜;;试论朱光潜的“欣赏的创造的批评”的批评理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钟小军;;论曹禺剧作中的悲剧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李士奇;;《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孟宪丛;;《诗经》中喷涌的激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阿军;;编辑学的美学探索[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4 陈晓莹;;红黄蓝与黑白灰——谈当代中国油画色彩的置换与衍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7 薄克礼;习毅;;从四声淡化为平仄看近体诗文字律与音乐律之关系——兼谈今存唐代近体诗乐的形式和特征[A];文献学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三卷)[C];2003年
8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天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8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秀红;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权;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建军;中国山水画中留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房丹;材料营造装饰绘画新语境[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广明;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国亮;象牙塔里的青春故事[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铁译;以八首经典重唱为例谈西方歌剧中的重唱艺术[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馨;王立新;;论中国哲学最初的“被”冷遇[J];学术界;2011年08期
2 朱建平;;逻辑史的参照系应当是整个人类思想史本身——从康德、黑格尔、胡塞尔被邀约至逻辑史名人堂谈起[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3 周军伟;;自然美的先验感性论分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4 李晓勇;;论阿伦特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5 黄小洲;;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章含之;;美国翻译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J];基础教育;2007年05期
7 章含之;;美国翻译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8 杨澄宇;;透视巨石的呼吸——再读读康德,再望望上海吧![J];书城;2011年08期
9 焦波;;黑格尔从不过问家事[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1年06期
10 樊文春;;美从何处寻——对生活美学形而下的反思[J];理论与创作;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杜镇远;;解读康德对“上帝”理念的批判[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陶水平;;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之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旭;;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中的道德与政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申扶民;;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维度[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江怡;;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月如;;论康德的自然意图论[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何怀宏;;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晓芒;杨祖陶:康德黑格尔再探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荆晶;审美判断男女有别,科学家找到生理根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思郁(书评人);翻译,,仍然是一个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谢仲礼;在“朱光潜范式”下前行与突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张世英(北京大学教授);勾画黑格尔的现代性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丁宁;艺术化经营时代已经到来[N];中国企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艺术化的商业?商业化的艺术?[N];贵阳日报;2009年
8 ;康德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9 叶秀山;为什么还要读康德[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叶秀山;为什么还要读康德的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2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6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7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薇;改写理论视角下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译及其对《霍桑探案集》创作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春;接受理论视野下的企业简介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5 宋岳;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赞美诗翻译[D];山东大学;2010年
6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陈方方;格式塔美学观照下的戏剧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9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84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8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