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
本文选题:西方 + 现代艺术 ; 参考:《求索》2009年06期
【摘要】: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western modern art aesthetic thought poured into China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plastic a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rt history research theory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Especially,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thought, and it also opens the 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western modern art aesthetic language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philosophy, the infilt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techniq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western modern art aesthetic language.
【作者单位】: 长沙学院艺术系;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徽;;因自然而自由——庄子对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充实与演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商勇;艺术启蒙与趣味冲突[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4 赵岩;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79-1840)[D];东南大学;2006年
5 李昌菊;油画民族化再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t 娜;20世纪80年代后上海油画在市场中的发展浅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中华;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范明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市场化倾向探析[D];清华大学;2005年
4 郑磊;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爱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发展之我见[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刘红峰;论老子自然主义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大学;2007年
7 江朝辉;饮食男女,,悲喜人生[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文嘉琳;中国近现代美术展览会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秦安建;20世纪早期油画“民族化”思潮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安源;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青生;现代艺术中艺术家的责任[J];艺术·生活;2005年04期
2 王智慧;;古希腊艺术的两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3 石治明;;艺术网络传播的大众化与大众艺术修养的提高[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4 朱其;;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和独立策展人[J];艺术·生活;2002年02期
5 汉斯·贝尔廷;徐云涛;;作为全球艺术的当代艺术:一次批判性的分析[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6 ;伦敦市场复苏有待行情确认[J];中国拍卖;2010年08期
7 刘海;;无可名状的“无题”表征——现代主义艺术“无题”表征的文化解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程越;;浅析现代造型艺术的形式[J];美术大观;2011年06期
9 刘珊;;小议生活中多样的艺术表现力[J];大舞台;2011年08期
10 娄江;;聚焦纽约亚洲艺术周[J];中国拍卖;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芸;;西方艺术史论的基本形势及我们的思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刘毅;;“观看”的取消——以凝视为开端的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3 张坚;;建构与还原:经典艺术史的多棱镜像——“西方艺术与艺术史高级工作坊”(杭州)述评[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鹿炳君;;以艺术的名义——伪前卫艺术的策略与招牌[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鹰;艺术就是艺术的自我提问[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柳延延;西方艺术,在“洒满墨水的世纪”[N];解放日报;2008年
3 柯提斯·卡特 美国马奎特大学哲学系;全球化、霸权和西方艺术在中国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雨檬 编译;中国“大舞台”成就西方艺术从业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镛;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N];文艺报;2010年
6 朱其;学习西方,不必站在西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译林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事业部主任 李瑞华;西方艺术与中华文明的纵与横[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单红;一场与西方艺术的互动对话[N];无锡日报;2010年
9 伍斌;艺术节首推“现代艺术板块”[N];解放日报;2007年
10 李江树;艾滋病对西方艺术界的灾难性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3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4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5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7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8 黄笃;意大利“贫穷艺术”与日本“物派”比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9 张公善;批判与救赎——从存在论美学到生活诗学[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滨;现代艺术与传统的剥离[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苏芳;艺术的“非同一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彭晓;从巴黎到纽约[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许南翔;艺术本源的遮敝[D];厦门大学;2007年
6 许蚌;分解与实验:现代艺术的核心[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万宏;躁动的现代艺术之梦——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及传播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林珍红;澳门现代艺术的本土性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于涛;现代艺术非人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6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9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