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实践的转化功能与文学艺术——实践的转化功能与准自由的文学艺术

发布时间:2018-04-29 02:25

  本文选题:实践 + 转化功能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摘要】: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实践的这些功能通过审美形态制约和影响文学艺术的形态和发展。因此,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柔美(优美)的审美形态而产生自由的,和谐、阴柔的文学艺术形态;实践的转化功能通过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准自由的、激荡、阳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错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古典型艺术转化为近代型艺术;实践的解构功能通过丑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异化、变形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现代型艺术转化为后现代型艺术。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unction, practice mainly has positive construction function, transformative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negative deconstruction function, which correspond to freedom of practice, quasi-freedom and non-freedom, anti-freedom.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the corresponding soft beauty (beautiful, beautiful (sublime) and humorous, funny, ugly. These functions of practice restrict and influence the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rough aesthetic form.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ve function of practice produces free, harmonious and feminine literary and artistic forms through the aesthetic form of softness (grace), while the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of practice produces quasi-free through the aesthetic form of beauty (sublime) and humor, and humor. Agitated, masculine form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non-free, contradictory and wrong form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ancient typical art to modern art, the deconstruction function of practice produces alienation through ugly aesthetic form, Metamorphosi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modern art to post-modern ar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8 黄荟;;遭遇发展——传统伦理现代转型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寻[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9 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10 刘志飞;朱林;;“和合”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实践的转化功能与文学艺术——实践的转化功能与不自由的文学艺术[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玉能;;实践的转化功能与文学艺术的转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玉能;;实践的解构功能与文学艺术[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玉能;;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的生成[J];云梦学刊;2011年02期

5 张玉能;实践的功能与审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凌晨;;“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历史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圣华;;形式美的法则在实践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姚伯茂;认识的源泉是实践而不是物质[J];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9 高岸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的主体性的微观机制的思想[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曹建民,洪恰森;学校体育教学“自编教材”的编写与实践初探[J];体育科研;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桂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探索[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一个综述[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长岐;张楠楠;郑懿;;杭州市健康城市规划的理念、方法探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罗文悟;邓志平;汪汉生;喻小刚;;湿法熄焦技术的改进及实践[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吕建平;周金玉;李亚红;韩忠良;;云南省农民蔬菜田间学校实践[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俞彬;;病案管理在本院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郑汉清;;班组安全建设与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永华;;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余百姓;;龙海市东泗乡饮水工程建设初探[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璇 通讯员 曾培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鸿篇巨制[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陈永仁;市第二届文学艺术奖进行初评[N];湘潭日报;2008年

3 陈伟华;开拓进取百花艳[N];台州日报;2007年

4 杨晓丽;我省首家乡镇文联成立[N];湖南日报;2007年

5 ;用文学的力量弘扬民族团结精神[N];文艺报;2010年

6 厉敏;舟山诗人厉志留在宁波的文学足迹[N];舟山日报;2011年

7 记者 戚高亮;推动文化发展 共享繁荣成果[N];大庆日报;2007年

8 记者 徐冠一 董博;出精品 出人才 出效益[N];吉林日报;2008年

9 王文革;文学理想:审美视野的突破[N];文艺报;2011年

10 李春喜;河南首家工商文联成立[N];中国工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庆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4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凌欣;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庄惠明;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苗光新;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2 韩小荣;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晓波;“诚信烟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清华大学;2005年

4 殷涛;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平;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07年

6 颜玲利;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践探析[D];湖南大学;2008年

7 陈丽岚;论场面调度在动画片中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王志红;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吕文涓;中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艳楣;论我国立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817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17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