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观看的意识形态论辨析

发布时间:2018-05-08 05:40

  本文选题:艺术观看 + 意识形态理论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审美意识形态问题是文艺学界的持续热点,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对审美维度下的艺术领域则少有专门探讨,这难免造成结论的偏废。因此,有必要将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的焦点从语言艺术转移到视觉艺术上来。20世纪70年代,艺术意识形态论代表人物约翰.伯格建立视觉艺术的观看政治学。试图通过意识形态理论对艺术进行全新视角的解读,从阶级差异、商品经济等现实维度指出艺术品的功利性,颠覆西方艺术史的"神秘化"叙事。本文通过传统艺术形式分析理论与艺术意识形态论的对照,重整艺术观看活动的内外因素,找出艺术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承担的不同角色,回应"艺术神秘性"这一终极问题,对艺术意识形态论的贡献与偏执进行辨析。
[Abstract]:Aesthetic ideology is a hot topic in literature and art circles, but the object of study is mainly in literature, but there is little special discussion on the field of art in aesthetic dimension,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partial abandonment of conclus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hift the focus of aesthetic ideology from language art to visual art. John, the representative of art ideology theory, came from the 1970s. Berg established visual art for viewing polit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art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through ideological theory, points out the utilitarianism of art from the realistic dimensions of class difference and commodity economy, and subverts the "mystical" narrative of western art history. Through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art form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art ideology, this paper reorgani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art viewing activities, and finds out the different roles of art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ields. In response to the ultimate question of "artistic mystery", the contribution and paranoia of art ideology theory are analyz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吴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释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6 何池友;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殿元;;广告文化消费至上观的价值批判[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8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5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2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沈小风;九十年代热点电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丁社教;生产力价值论[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张华;网络文学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储继红;永恒的潜在的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万菊;从建构后现代精神到建构后现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时;;哲学作为理性自觉意识——建立现代意义论哲学论纲[J];学习与探索;1986年05期

2 汪培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初探(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2期

3 沈耕,毛怡红;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02期

4 路易·阿尔都塞,李迅;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续)[J];当代电影;1987年04期

5 李奕明;批评性理论在中国[J];当代电影;1988年01期

6 张卫;困惑:后现代主义理论[J];当代电影;1988年02期

7 姚大志;西方关于“意识形态终结”的辩论[J];哲学动态;1988年10期

8 王兼强;;国外对意识形态与科学关系之探讨[J];哲学动态;1988年03期

9 李迅;;电影研究的观念[J];电影艺术;1988年01期

10 尼·布朗;陈梅;;电影:意识形态的观点 当代西方电影理论讲座之五[J];电影艺术;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治经;;毛泽东美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比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2 周波;;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艺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在与未来”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森林;;萨林斯与“唯物史观中的自然化趋势”[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贺卫;;试论诺思的经济增长学说——制度变迁理论[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8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论文集[C];2005年

9 吴兆雪;叶政;;加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晓慧;;精神分析视域中的阿尔都塞[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陆贵山;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2 易仁寰;追逐先进文化的前进足音[N];辽宁日报;2000年

3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上)(待续)[N];中华新闻报;2000年

4 鲁克俭;近年来国内意识形态研究中的热点问题[N];光明日报;2002年

5 宗秧;多视角的创新研究[N];湖南日报;2002年

6 王岳川 (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的代价与坚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孙力 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 何怀远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杨宝兰 南京政治学院 严高鸿 杜永吉;科学地创新主流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惠屏 陈晓薇 程连红 邓小群 傅盛宁;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正在酝酿[N];深圳商报;2008年

9 湖北经济学院 余四林;揭示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高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两种模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一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戴治勇;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苏婉儿;冲破幻象的迷雾[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夏波;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知识社会学[D];安徽大学;2004年

7 胡文宇;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0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60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