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诗歌的节奏理论探索:认知理论与节拍标志

发布时间:2018-05-08 15:22

  本文选题:诗歌形式 + 节奏 ; 参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摘要】:试以现代认知理论为基础,从节奏角度进行诗歌形式理论的探索。节奏是中英诗歌形式的实质。节奏分为外部(客观)节奏和内部(主观)节奏,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主观节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是现代自由诗之所以在实践中成功的根本原因。节奏是人类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本能:人脑利用其自在的节奏能力本能地寻找外部信息的节奏标志,对外部信息作出多层次的节奏化处理。在阅读诗歌文本时,读者根据诗歌形式所提供的各种节拍标志,可以更好地构建内部节奏感。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modern cognitive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eory of poetry form from the angle of rhythm. Rhythm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Rhythm is divided into external (objective) rhythm and internal (subjective) rhythm. Subjective rhythm has great subjectivity,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success of modern free poetry in practice. Rhythm is the cognitive basis and cognitive instinct of human beings: the human brain makes use of its natural rhythmic ability to search for the rhythmic signs of external information and to deal with the external information in a multi-level rhythmic manner. When reading poetry texts, readers can better construct internal rhythms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rhythm symbols provided by poetry form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学范畴》(04CZW013)
【分类号】:I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园;东坡咏物词的开创之功及其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周期政;玄佛合流和陶渊明的空幻感[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刘茹斐;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月意象[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4 郑元者;试论劳动说与模仿说的有效性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5 周彦;中西合璧的宁馨儿——闻一多诗歌色彩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邱美琼;杨万里诗歌接受史及其诗法意义[J];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01期

7 谢书民;从“言不尽意”到超越语言——中国传统文学语言观念的现代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刘浏;变而不失其正——叶燮《原诗》论纲[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史鑫;隐喻的思维本质与认知功能——由隐喻与隐喻思维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曹道根,曹本立;论语音象似性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应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2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3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6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曲向红;两宋俗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志华;“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炜;《清诗别裁集》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雷;论汉诗英译的目的性视角[D];广西大学;2003年

4 邢斌;“异乡”母题与“元历史”想象——论冯至现代期的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肖智成;中国现代小说与回归自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蒋小平;新时期大众文化的美学审视[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8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明;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角度看中国古诗英译中模糊美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铭勇;艾尤;;从空间意识看宗白华的美学精髓[J];艺术·生活;2003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金春笙;;论译诗神似——管窥丁尼生《鹰》的两篇译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李尚杰;;孙大雨和“音组”理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若兰;刘筱华;秦舒;;《楚辞·少司命》英译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叶延滨;女性文学及其他[N];法制日报;2002年

2 王富仁;为新诗辩护[N];文艺报;2006年

3 潞潞;怀乡病与诗人的阵痛[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张中宇;新诗形式的困惑:有韵还是无韵?[N];文艺报;2005年

5 刘焰;不可译性的救赎[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富波;莫瑞·克里格与新批评[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巧玲;论汉诗俄译过程中意美的传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孙蕾;卞之琳诗歌自译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陈辰;《拉封丹寓言》汉译中的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高皓s,

本文编号:1861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61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